思路出路 | 3万棵樱桃树会“走路”
2025-08-08 14:3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乡亲们,看这些会‘走路’的樱桃树!”8月,盛夏,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南陈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永林站在3万盆生机盎然的樱桃树苗前,热情地推介着这片“移动的财富”。

  在南陈庄村樱桃树苗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加紧在树间进行人工除草。“村里始终坚持生态种植理念,从不用药物除草。”张永林告诉记者,得益于今夏充沛的雨水,苗木长势喜人。今年以来,樱桃树苗销售势头强劲,已售出苗木和成树2000多棵,是市场表现最好的一年。

  自入夏以来,在村干部们的网络推介、宣传引流下,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南陈庄村樱桃树苗基地里赏美景、尝鲜果,拍照片、发视频……“发现一处不长在地里的樱桃园”“能把樱桃树带盆搬回家”等话题迅速走红网络,让这里的百亩樱桃基地成功“出圈”。

  红果绿叶间,游客们的欢笑声与手机快门声此起彼伏,曾经沉寂的山梁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2018年前,这片贫瘠的坡地还只能种植一季玉米,亩均收益不足千元。村党支部决定将流转自60户村民的100多亩土地用来种植盆栽樱桃。质疑声此起彼伏:“旱地能种果树?”“盆栽樱桃卖给谁?”

  5年过去,答案写在漫山遍野的樱桃苗木上。通过“陆地育苗+分盆定植”技术,村民们用无纺布围成一尺多高的简易营养钵筑起“移动果园”,把两年生幼苗单株移栽进去,定期精量滴灌水溶肥。地上盆栽樱桃,节水节地、便于搬动;不用挖坑起垄,省工省力、适宜密植。

  下得了地,也能“上云端”。清晨薄雾中,51岁的陈香英带着30多人的妇女团队在林间忙碌——她们既能娴熟修剪枝杈,又能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带盆移栽,全程技术服务,带回去种在庭院、阳台、大田里都能成活,当年结果……”手机支架往树下一支,直播间就搬到了田间地头,“云端”传递的不只是果树,还有山乡人的精气神。

  山风掠过层叠的樱桃园,3万株盆栽苗木在坡地上错落舒展。从青翠幼苗到挂果成树,10个品种在无纺布营养钵中自在生长,单价从几十元到五六百元不等,近则送货上门,远可快递寄达。基地打通产销全链条:苗木和盆景进城展销、樱桃家门口采摘、果树可认领代管,让市民在云端管护与实地采摘中感受田园之乐。

  曾经观望的乡亲们,如今在村里的千亩果园里找到新生计。杏扁、苹果、核桃等经济林与樱桃树矩阵交织,荒坡化作立体果园。自2018年樱桃苗基地建成以来,土地租户、务工百姓、村集体、投资经营者共同增收的良性循环正逐步显现。

  本报记者 俞玺勍 通讯员 刘柯旋 霍中昴 实习生 董祎伊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