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丰”景|西藏当雄 “云边”开出小澡堂
2025-08-08 14:3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拉多村“牧浴惠民澡堂”。 (拉多村村委会供图)

  7月23日,海拔458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拉多村,日那山口的春天刚来不久。当晚,村里气温已接近10摄氏度。

  晚上8点,太阳还没下山,已经凉下来了。村民达次裹着一件厚外套,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头装着换洗衣服,起身去300米外的拉多村“牧浴惠民澡堂”洗澡。

  村里的这个澡堂是今年5月刚建好的,每次洗浴只要5元。达次说,村里人家都没有自己的洗澡间,过去他都是去镇上浴室洗澡,交通费加洗浴费,共花费45元,还要来回跑40公里。

  村级澡堂,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1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驻村工作中集中实施村级澡堂、厨房(食堂)“微改造、精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要雪中送炭,解决基层干部群众急需的洗澡难问题。

  5月30日,拉萨市委组织部专门召开村级澡堂、厨房(食堂)“微改造、精提升”行动现场观摩交流会暨驻村工作调度会,要求各地加大建设力度,推进移风易俗。

  平均海拔4300米的当雄县将改造提升行动列为“一号民生工程”,盘活闲置资源、培养卫生习惯、升级服务品质,增加村民的获得感。

  藏区不少地方海拔高、降雨少,加上不少村庄不靠河,村民洗澡难。拉多村驻村第一书记洛桑达瓦说,拉多村村委会所在地过去只有一口老井,每年10月到次年4月会冻住,用水难,打水费劲。今年村里打了新机井,用水紧张得到缓解,水源也足够,但由于海拔高,冬天特别冷,要是村民家里装淋浴间,从水井接水管到屋里,很容易冻住,这才是村民想建家庭淋浴间时面临的实际困扰。

  村里建一个公共浴室,成了很多村民的夙愿。今年4月,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推进下,拉多村村级澡堂开建了。

  施工前,村里召开群众大会,商定了澡堂建设的细节。选址,用的是村委会前的半闲置仓库。在资金上,强基惠民资金出资3万元,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4万元。经营上,设置公益岗负责澡堂卫生、消毒等日常管理。施工上,因为新打的井深度近30米,冻土层厚,给施工增加了一定难度,必须把水管埋到冻土层深度以下,还要做好加热带。同时,空气能热水器的容量要大小适度,避免小了满足不了需求,大了产生过多成本。

  驻村干部考虑最多、商量最多的就是把好事办好。施工期间,洛桑达瓦三天两头往工地跑,“比自己家的装修还看得仔细”,要求工人“上下水要做好,不然会产生异味”。

  记者注意到,大小水管的保温膜缠了一层又一层,接头处缠得更多。村干部介绍,给管道穿上“防寒服”,主要为了防冻。“我们最担心就是冬天,平均气温零下25摄氏度,10级大风经常刮,极端的时候能达到13级到14级。好事到底有没有办好,就看澡堂的给排水会不会冻。”洛桑达瓦是山南市加查县人,在基层工作了14年。

  全村老小齐努力,5月20日,小澡堂建成使用。澡堂紧挨着村文化活动室,有木桶、淋浴、洗发水、梳子等,一打开水龙头,热水马上哗啦啦流出。澡堂内,还配备了制氧机,供年长者免费吸氧。外面是阳光房,摆了藏式家具,供村民洗完澡后休息。

  村里还出台规定,一个月洗澡达4次,下个月洗澡免费。达次拿着优惠卡说:“7月我洗了10多次。”

  澡堂建成以来,平均每天有近20位村民前来洗澡。暑假期间,洗澡的人更多,每天最多60人。“最近还有几户村民主动来询问澡堂的设施设备情况,说打算在自己家里也装个淋浴间。”拉多村党委书记次占旦增说。

  小小澡堂,某种意义上已成为拉多村的“议事厅”。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创新设置“牧浴茶话会”制度,洗完澡,一边喝奶茶一边聊,让澡堂成为化解矛盾、学习政策的议事厅。最近一次茶话会上就议定,拉多村104名党员将义务修复破损的农田取水管道。

  “我们及时解决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前期遇到的电压不稳导致热水供应不足、高峰期用水量过大设备负荷紧张等问题,驻村工作队已联合村‘两委’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重新布设管线、加装供水装置等办法,妥善解决了用水用电的难题。”洛桑达瓦说。

  本报记者 周静文

  通讯员 李世强 周军胜 实习生 魏昕瑜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