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沁阳市崇义镇张留村党支部书记张磊磊拿着旧喇叭喊话“有空调开空调,没空调开风扇”的短视频,意外撬动过亿播放量。其动人之处,不仅在于乡音带来的亲切感,更在于它精准捕捉并直接回应了高温之下“部分老人舍不得开空调”这一细微却实在的民生关切。这场意外走红的“流量”,是基层干部“察民情、解民忧”所引发的广泛共鸣。
“旧喇叭”的走红,正在于村书记读懂了老人们“总说不热”背后的牵挂和顾虑。老人们并不是真的不热,而是舍不得电费,想多省点钱给孩子。从寻常入户走访发现“老人舍不得开空调”,到拿起喇叭直抵人心的朴素喊话,这一过程远比坐在办公室里拟定的“高温防控指南”更具感染力。它生动诠释了一个道理:基层治理需要管理,更需要服务与连接。
视频走红后的连锁效应更值得被关注:留守老人因“被看见”而更愿参与村庄事务;离乡游子更放心地在外打拼,也更主动关心老家空巢老人,关心家乡发展…… 从关注民生痛点,到赢得村民情感认同,再到民众行动配合的传导,治理效能超越了村庄边界,形成了强大凝聚力。
这种对民生痛点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响应,在基层治理中极具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做好基层治理的密码其实就藏在群众日常的生活细节里:那个时好时坏的水龙头,那截尚未亮灯的村道……这些看似琐碎却关乎民生品质的急难愁盼,是基层治理工作最需聚焦、最应着力的关键所在。
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需要高新技术赋能,也需要高效机制支撑,要精准打通并高效衔接“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实效反馈”的闭环链条。实现持续有效的“解民忧”,正依赖于这样的机制保障。就像有的村推广线上议事平台的同时,仍定期召开“板凳议事会”“院坝会”;有的地方利用无人机巡查灾情,却不忘派干部挨家挨户敲门确认老人安全。这体现了对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效率提升与精准服务的辩证把握。
治理的温度,始于对群众心声的真切聆听;治理的成效,显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真实提升。基层干部应俯下身在家长里短中精准捕捉民意,于柴米油盐间有效落实惠民政策;应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化为“听得懂急难愁盼、办得实民生小事”的治理实践,书写出让群众真正满意的时代答卷。
马燕 董祎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