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丰”景|让关东红果铺实乡村振兴路
2025-09-16 09:3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秋日的吉林省磐石市宝山乡北锅盔村,漫山果园里红彤彤的鸡心果(锦绣海棠)压弯枝头,村民们穿梭林间采收,筐里的果子堆得冒尖,笑声伴着果香飘满山间。

  2021年7月,齐兆明从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来到北锅盔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驻村时,他连着半个月走村入户,踩遍了村里的田间地头。“路不好走,果子运不出去;种得挺多,却卖不上价。”村民的念叨,成了他心里的“头等大事”。北锅盔村种果树有百余年历史,种出的鸡心果(锦绣海棠)脆甜多汁,可坑洼的土路成了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成熟的果子只能靠小推车运出去,遇上雨天更是寸步难行。

  “要想富,先修路!”齐兆明立刻行动,一次次往派出单位跑,反复沟通协调。终于,在公司的支持下,两条总长3.15公里的水泥路修到了果园门口,一座便民桥也架在了村口小河上。如今,村民们都爱把这条路叫“乡村振兴路”,货车能直接开到果园装货,游客顺着路来采摘,曾经的“堵心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解决了出行难题,齐兆明又把心思放在了鸡心果的“品质”和“销路”上。他发现,村里的果树种植大多是“各自为战”,有的农户不懂管护,果子大小不一;有的找不到买家,只能低价卖给贩子。“好果子不能烂在地里,得让它变成‘金果子’!”

  他和村“两委”商量,又挨家挨户跟农户唠,最终牵头成立了“吉林省磐宝农产品有限公司”,还推动村党支部领办“磐石市鑫宇果树专业合作社”,搞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统一供苗、教技术,公司负责找销路,咱们农户只管把果子种好,不用愁卖!”齐兆明的话,让村民们吃了定心丸。

  为了帮大家种出优质果,齐兆明专门邀请吉林省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来村里。专家们既在教室里讲病虫害防治、合理密植的理论,又到果园里手把手教修剪、施肥,前后办了13期培训班,1000多名村民跟着学技术,还出了21名“土专家”。看到家乡产业有奔头,6名在外的大学生也主动回来,加入到鸡心果种植和销售队伍中。

  在齐兆明的推动下,北锅盔村和省果树研究所合作,建成了全省果树种植示范推广基地。“磐石锦绣海棠宝山低山丘陵案例”顺利通过中科院优质地理产品认证,鸡心果一下子有了“身份证”。首届中科年货节上,这果子成了首款售罄产品,平时3元一斤的果子,在年货节上按个卖,每个5元,折算下来每斤能卖到40元,村民们拿着卖果的钱,笑得合不拢嘴。

  “种得好,更要卖得远!”齐兆明成了鸡心果的“专职推销员”。他带着果子跑各种展会,摆展台、做试吃……引来一批又一批客商,去年来自长春、大庆、丹东的新客商,买走了近10万斤果子;他主动对接超市,让鸡心果进了吉林市4家大润发门店;他还自掏腰包注册“一亩田”APP,在全国平台上推销量,福建、北京的客商都慕名来采购,单这一个平台就帮村民卖了14.43万元的红果。

  如今的北锅盔村,鸡心果种植面积达300公顷,年产量3000吨,年销售额1800万元,村民户均收入超10万元,人均收入3.68万元。走在村里,村民们见了齐兆明,总会拉着他唠两句:“齐书记,今年果子又丰收了,多亏了你!”

  “能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甜,再累也值!”齐兆明笑着说。接下来,他还想带着村民搞“果旅融合”,让游客来摘果子、赏风景、品农家菜,让这颗小小的鸡心果,撬动更大的乡村振兴“大产业”。

  通讯员 林麟

  齐兆明参加磐石市驻村第一书记助农产品代言活动。(磐石市委组织部供图)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