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就参加过我们学校的“千人百村”社会实践项目,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观音寺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这段宝贵的入村经历,让我对基层有了更多认识,也有了感情。
2024年10月,我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街道独山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小柳,你有文化,我们不懂的地方麻烦你指导一下。”村委会负责党建工作的姐姐常常这样客气地说。“有文化”是他们给我贴的“标签”,我决心把这个不算优势的“优势”发挥好。
在同事的鼓励和鞭策下,我从一个懵懂的新手变成一个处处眼里有活的老手。在材料写得不够出彩时,让我来;在表格格式调不对时,让我来;走村入户采集信息,让我来;理不清村级履职事项时,让我来。在一次次“让我来”的经历中,我对村里的大事小情、民风民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群众打交道、同村“两委”干工作的本领得到了显著提升。
来到独山村的第一天,我就惊叹于这里绝壁成画、山水奇美的自然风光,但好酒也怕巷子深,怎么让独山村的绿水青山“走出去”成为了我的心事。我拿起相机走村串户,给云雾笼罩的村庄、整洁干净的村庄、美丽独特的民宿拍照,并通过新媒体发布,增加独山村的曝光度。
“小柳,在村就要多为村民做实事。”村党支部书记常常告诫我。渐渐地,我心里多了许多牵挂。天冷了,牵挂村里的水管会不会冻上。升温了,牵挂村里的森林防火。春节刚过,牵挂为省外务工的村民申报交通补贴。
今年我想为村里谋划一个有发展基础、有比较优势的致富产业,为患病的村民争取更多更精准的帮扶措施,为适龄儿童上学就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我的所有工作,就是为了增加村民的获得感。
柳莹莹(中)走访村民。(钟山区委组织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