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我来到贵州省赤水市宝源乡玉丰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到村第一天,我就遇到了一场村民间的纠纷。“他们都来了3次了。”负责矛盾纠纷调解的村干部李万涛无奈地说。我刚进屋,就感受到空气弥漫着的浓浓火药味,双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当事人张大娘看到有人来了,拉着我的手情绪激动地说:“他要争我的田。”对方立刻回:“做人要有良心,这块地是谁的你心里面最清楚。”剑拔弩张,只为1平方米的林地归属,有一丛竹子长到了两家竹林边界上,依靠林权证不能认定归属,遂发生争议。我现场勘察,发现了两点“断案”依据,一是有一条公共步道间隔,二是当地有“翻坡不翻坪”的风俗。经过我的耐心调解,阐明事实依据,双方最终签订了调解书。
接连成功调解几次群众矛盾纠纷后,村党总支书记王贵均逢人就向别人介绍“小袁是学法律的,有问题可以找他。”渐渐,村里的法律咨询、合同起草、遗产协议、司法诉状等“麻烦事”都推到了我的办公桌上。再后来,很多村民把我这位“小兄弟”当作村里的“大律师”了。
“对方起诉我们乡联合社索要50万元。”由于财务状况紧张,为节省律师代理费,又考虑到我的法学专业背景,乡干部提议让我来代理该案。接到任务我心里有些忐忑,如此大额的诉讼标的万一办砸败诉了可怎么办?但我还是咬牙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从调查取证制作证据材料,到分析法律关系撰写答辩状,再到出庭应诉,历经一审二审,最终收获胜诉判决。
一年来,我无偿为群众调解法律纠纷10件,代理诉讼3件,代理的大大小小胜诉案件标的总额近100万元,切实维护了群众和村集体的利益。说实话,我的成就感还不小呢。
袁淦(右)走访村民。(玉丰村村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