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离别,你会想到什么?
是约上三五好友吃顿散伙饭?
还是KTV里吼两嗓子?
抑或发个朋友圈“感恩遇见,江湖再见”?
今天,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别人家的离别仪式感~
王汶平。受访者供图
“壬寅辞沪渎,应召赴雍凉;
癸卯入加茂,植根在僻乡。”
当这古朴铿锵的文字跃然纸上
你是否以为穿越回了汉唐文人的诗卷
然而,它的作者并非文坛耆宿
而是一位即将告别两年在村时光的
“00后”甘肃选调生王汶平
更令人意外的是
这位笔下流淌着深情文字的年轻人
竟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侦查学专业
甘南美景。受访者供图
一位法学学士
用传统文学形式
为他在陇原大地上的青春岁月
谱写了一曲最深情的告别
从繁华都市到黄土高坡
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
王汶平用七百多个日夜
完成了人生一次沉甸甸的蜕变
王汶平教同学们书法。受访者供图
“春寒未退,随阿爸力耕冻土
夏牧草甸,偕少年驱驰羊群
秋阳高照,同夥伴挥镰金浪
冬访贫家,共阿妈围炉夜话”
这四季流转的剪影
是他在村生活的生动注脚
黄土地的粗粝与温热
村民们的质朴与期盼
早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
化作笔端最深沉的情感
筑梦助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有辞藻铺陈
更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不舍
“加茂已非他乡,藏胞早是至亲。
情注此域,魂牵斯土。”
王汶平的《临别赋》
是一面镜子
映照出当代青年扎根基层
“自找苦吃”的勇气
脚踏实地的作风
和心系家国的情怀
这份源于泥土的才华与深情
值得被看见,被珍视
王汶平(右)走访村民。受访者供图
如果你也被这份深情打动
不妨一起为这位“有才又有爱”的选调生小哥哥打个call
也愿这份来自陇原大地的“硬核浪漫”
能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基层
在广袤的乡野间
书写属于自己的、同样动人的青春诗篇!
记者 林华维
文案 马燕
附
《到村任职临别赋》
壬寅辞沪渎,应召赴雍凉;癸卯入加茂,植根在僻乡。
昔负笈黄埔,问道华政,松江习律之际,常怀报国之思;
今振衣陇原,投身甘南,雪域践心之时,更秉徽芒以向。
倏忽二载,寒暑迭更,在村之期将尽,别绪如丝;
然非倦鸟思林,实为赤子衷肠!
观夫加茂之境:
洮水汤汤,涤吾襟怀;念卿巍巍,砺吾筋骨。
酥茶香漫于垭口,哈达皎洁乎帐前。
晨踏清露,访户于山坳;暮披星辉,问暖于檐下。
陌地渐熟,疏离终亲。
若夫
春寒未退,随阿爸力耕冻土,共扶犁耙。
粒粒青稞,深埋沃壤;滴滴汗落,即孕希望之芽。
夏牧草甸,偕少年驱驰羊群,蹄隐深丛。
峰峰牦牛,共涉险滩,叮叮铃响,但见风卷云舒。
秋阳高照,同夥伴挥镰金浪,笑语飞扬;录户理册,歇于星斗之下,欢歌盈垄。
冬访贫家,共阿妈围炉夜话,添粪旺火;送赠衣食,慰其冻寒之忧,温彻心扉。
糌粑和雪,融隔阂于氤氲;藏语数言,通肺腑以诚挚。
民风之朴,胜读万卷;人心之坚,诚若金石。
俯身沃土,乃知生民疾苦之深;仰首雪山,方悟上苍慈悯之厚。
“吾非教化者,实为受教之人”,每念及此,感喟尤深。
木屋闻叹,犹记翁媪之声;冷月照村,长存贫苦之盼。
承宏猷而引良种,试垦新田,谋产业之兴;
沐党辉而授书法,启童蒙稚,助文教之昌。
秉嘱托,清街巷,办医保,固民生之本;
扬正气,立新规,敦民风,弘善治之魂。
力虽绵薄,幸有组织为倚,党恩如煦;
更赖乡邻鼎助,同心戮力。
新屋炊烟起,终见微功;青稞垂首时,稍慰耕忙。
任期虽满,归期在望。
然则洮水浩浩,已融血脉;格桑灼灼,早烙心田;草原长风,犹萦耳畔。
加茂已非他乡,藏胞早是至亲。
情注此域,魂牵斯土。
铭党策于雪麓,饮乡情若甘霖。
感此深恩,志弥坚贞;听党号令,行愈笃勤。
愿化经幡扬云际,长佑安多之境;
誓为格桑映雪域,永报春晖之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