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 我在村|“走马观花”到“扎根基层”
2025-07-31 21:08:00  作者:李浩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24年9月,怀着忐忑又憧憬的心情,我来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平桥乡王店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小镇姑娘”,即使是在外求学的那些年,我也从未远离过乡村,每逢节假日,都要回到家乡的田间地头走一走,这份熟悉感让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到村任职想必不会难倒我,却忘记了“走马观花”与“扎根基层”之间存在的鸿沟。

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楚记得到村后的第一次会议上,村书记强调近期要抓好一枝黄花的防治工作,平时自诩“五谷尚分”的我大脑一片空白,直到会议结束后与同事们一起下队见到实物时才反应过来,原来这种植物我也曾在家乡的田地边见过,但仅仅是去感受“田园风情”的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在路边疯长的这种黄色小花。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偶尔田间漫步的经历并不能成为我开展基层工作的有力支撑。

之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给我警示的事情。那天,一对夫妻来大厅里办事,得知我是新来的选调生后,他们脱口而出:“刚毕业的小丫头能干得好我们农村的活吗?”听到这句话的我心里五味杂陈,下定决心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于是我开始“恶补”基层常识,在田野里我看到了什么是稻茬、什么是植保机械,和村民的交谈中我听到了各种播种谚语……就这样,我的词汇库越来越丰富,“旋耕”“图斑”“二轮延包”等名词都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被纳入库中,成为我融入这片土地的坚实依靠。

都说基层的事千头万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服务好千家万户,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这些事未必有多难,却需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去完成。养老保险是老年人的一份生活保障,但村里有很多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用不好智能手机的他们在养老保险认证环节就犯了难,于是我就跟同事们一起提供“上门服务”,还记得第一次帮村里的老年人进行养老保险认证时他们听不懂手机指令的局促,于是我就演示给他们看,“叔叔,你像我这样慢慢地转头”“阿姨,眨眼之后眼睛要睁开”,看着他们脸上不安的情绪逐渐缓和,我的心里也收获了丝丝甜蜜。

时光荏苒,季节更替,我与同事们一起走过乡间小道,上门宣传医疗、养老保险政策,提高群众抵抗风险的能力;一起集思广益,发展集体经济,以产业赋能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对接相关部门,争取修路、修渠等惠民工程;我们逐户摸排,为需要的人申请政策救助;天气转热,我们开展防溺水巡查;气温变冷,我们为困难群众送去棉被棉衣……

有一次入户,两位老人笑着迎出来说“丫头,中午了,到家吃一口再走吧”,听到这句话,我心头一热。我想,现在的我是不是能算真正融入这片土地了呢?后来,我又听过很多类似于“丫头,又来下队啦?”每当听到这种质朴的寒暄时,我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

从“走马观花”到“扎根基层”,需要的是角色转换的意识、是日复一日的努力、是躬耕为民的脚步、是满怀真诚的服务,最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付出的真心,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名叫“信任”的果实。

李浩玥(中)入户向群众宣传安全出行和健康生活常识。(王店村村委会供图)

李浩玥(左)和同事查看村里田地旱稻生长情况。(王店村村委会供图)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