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 我在村 | 带着村民一起“乒”
2025-07-30 20:49:00  作者:陈朝臣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盛夏时节,行走在安徽省蚌埠市荆山镇柳沟村,一望无际的稻田如绿毯铺展,清新的稻香漫过鼻尖。至今还记得,初到村时,村书记紧握我的手:“小陈啊,村里的事看着都是‘针头线脑’的小事,可桩桩件件都连着百姓的心,得用真心揣着、用实劲干着,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基层工作的日常,藏在走不完的田埂与聊不尽的家长里短里。作为村书记助理,我每天带着民情笔记本走村入户,东家的户主信息待更新、西家的户改厕手续需跟进、独居老人的近况要记挂,每件都记在本上、刻在心上。在日复一日的走访中,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村里的运动设施实在太“偏心”——柳北广场那两座篮球架孤零零地立着,平时难得有人用;而柳南、柳西片区的村民,饭后想找个地方活动活动筋骨,却连个像样的场地都没有。

“大叔,您平时爱溜达,要是有个能活动的地方,想干点啥呀?”“大妈,您觉得啥运动适合咱村里人?”带着这些问题,我挨家挨户拉起了家常。大爷们说“跑不动跳不动,能摆摆手、动动腰就行”,大妈们念叨“要是能凑一块儿聊聊天、活动活动,比闷在家里强”。综合大伙儿的想法,再看看柳南、柳西片区的场地大小,乒乓球运动的优势慢慢清晰起来:门槛低,男女老少都能玩;占地小,找块平整的空地就能摆;还能凑在一起热闹,不孤单。

把想法跟村书记一合计,他当即拍板:“这事儿好,得办!”从那以后,我成了“乒乓球台项目专员”,全程扎进球台采购、选址、安装的每一个环节。比对采购清单时,对着材质、价格反复斟酌,一心想挑出性价比高、经久耐用的产品;选场地时,跑遍柳南、柳西片区确认位置,最终定在两处村民常去的休闲小广场。安装那天,我和师傅们一起抬桌子、调水平、紧螺丝,手心磨出红印也浑然不觉,只想着快点让村民用上新球台。

现在,每当晚霞染红天边之时,乒乓球台总是热闹非凡:邵大爷和陆大叔挥拍对打,球在台上来回跳跃,“砰砰”的击打声里满是“精气神”。旁边的石凳上,大妈们一边看球一边唠家常,笑声顺着晚风飘出老远。孩子们则围着球台追逐嬉戏,偶尔捡起滚到脚边的球,学着大人的样子比划两下,惹得大伙儿直乐……

这小小的乒乓球台,不光让村民多了个强身健体的地儿,更成了串起邻里情的“连心桥”——以前各忙各的乡亲,现在因为一场运动熟络起来;偶尔拌过嘴的两户,在捡球、递水的往来中消了隔阂。村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像这飞舞的乒乓球,渐渐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村民在打乒乓球。(柳沟村村委会供图)

陈朝臣(右)走访村民。(柳沟村村委会供图)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