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脱贫奔小康 一个不能少
2019-09-29 15:16:00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王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浓浓乡愁敲开致富门 牛原摄

    村民在鄢陵县大力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获番茄 牛原摄

    禹州市磨街乡黄沟村深山古树引客来 牛原摄

    鄢陵县马坊镇袁坡村村民王连欣在鄢陵旅游产业扶贫爱心市集上展示自己的蜂产品 牛原摄

    航拍的村民在鄢陵县万忠木业有限公司摆放的圆圈形状铅笔板晾晒场景如“神秘符号” 牛原摄

  

 

  梨园沟村位于许昌西北角,“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曾经是“吃水难、住房难、行路难”的“三难”村。在许昌市实施的精准扶贫工程中,这个小山村发展生态旅游,“变身”美丽和谐的新农村:一排排新式民居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通达四方,一片片绿林散落山间……

  这是庄严的承诺——小康路上,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许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度、“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书写出脱贫攻坚“一个不能少”的“许昌答卷”。

  这是历史的巨变——去年,全市9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均降至2%以下,村级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全部达标,符合退出条件。至此,全市1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4.4万户15.7万人实现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73%,在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等次,在全省5个没有贫困县的省辖市中名列第一。

  脱贫一诺,春风十里。如今,许昌市脱贫攻坚工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作风、新面貌,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

  一次全民参与的攻坚战役

  每周二,是许昌的“无会日”,也是许昌的“扶贫日”。

  这一天,全市无会。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根据每周确定的主题和重点工作,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每周一个“扶贫日”,对事物繁忙的许昌市各级党政领导来说,已是工作常态。去年,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实地走访了5个县(市、区)10个乡镇的11个行政村;其他市级领导干部开展调研走访473次,协调解决问题285个,有效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2018年,许昌市落实专项扶贫资金5.48亿元,比2017年增长18.42%,安排实施761个扶贫项目,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拨付资金5.34亿元,拨付率97.34%。

  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下面一组数据,犹如一个个激昂的鼓点,再现了许昌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力度、热度和速度。

  2018年,许昌市结合实际,成立了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等15个脱贫攻坚重大专项指挥部,确保各重大专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积极完善行业扶贫政策,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500元,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50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县(市、区)2018年集中对28家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造提升,接纳能力达到2910人;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358户。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许昌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上率下,动员和组织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动员、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优势互补,调优帮扶力量。全市组建驻村工作队427支,派驻工作队员1349名、2107个村级脱贫责任组、2.93万名干部,奔波在一线、穿梭在田间,成为脱贫攻坚的排头兵、领路人。

  ——坚持尽锐出战,深化结对帮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数量多、实力强的优势,深入推进“千企帮千村”工作。全市1303家企业与1485个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792万元。

  使命如山,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等上下齐心;号角催阵,市县、部门、企业“海陆空各兵种”三军用命。干部作风为之一变,贫困村庄面貌一新。

  一幅精心“绣”出的幸福图景

  在建安区五女店镇奥莱尼亚服装有限公司苗店社区工厂内,右手残疾的33岁居民郭胜清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靠着自己的努力,她的生活越过越好。

  郭胜清的脱贫只是许昌市推进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许昌市扶贫办负责人说近年来,许昌市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上下功夫,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多元化“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产业扶贫,为贫困群众搭建脱贫舞台。禹州市鸠山镇张家庄村位于偏远深山区,却拥有原生态的秀丽风光,在当地扶贫干部的推动下,张庄人办起了红叶节,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为农民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许昌市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结合贫困群众自身条件和发展意愿,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引扶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高效种养、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脱贫产业,并建立了稳定有效的投入机制。全市累计建成扶贫就业基地381个,吸纳2846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建成村级扶贫电站88个,覆盖贫困户4460户;打造生态旅游扶贫线路5条,带动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稳定增收。

  就业扶贫,为贫困群众锻造脱贫技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8年,许昌市集中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培训贫困劳动力2133人,新增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947人,2.41万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金融扶贫,为贫困群众提供脱贫支撑。

  建安区贫困户吴建林有技术,只缺启动资金。去年,他借了扶贫小额贷款种起了蘑菇,当年收入超万元。在许昌市,有很多人依靠金融扶贫走上致富之路。去年以来,全市新增扶贫贷款2.04亿元,累计达到13.97亿元,带动2.19万户贫困户增收。

  开展四大行动,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坚实保障。

  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各项补助9126.9万元;开展9种大病集中救治383人次,全市贫困群众城乡基本医保参保率、重特大疾病救治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免费为贫困人口配送药品22.26万人次;改造提升193家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

  教育扶贫。为27778人次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补助2220.16万元;“特岗计划”招聘特岗教师400名。

  住房保障扶贫。2018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209户,基本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

  扶贫助残。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2018年享受“两项补贴”的贫困群众达16760人次;免费发放贫困残疾人辅助器械2283件,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358户。

  交通扶贫。实施饮水安全、电网升级、网络扶贫和环境整治工程……一系列脱贫攻坚举措,汇聚起澎湃的致富能量,绣出了一幅幅脱贫致富的幸福图景。

  一场开拓创新的探索实践

  在长葛市,贫困人员被划分为4类,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员享受有不同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起来,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带”起来,对没有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的“保”起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管”起来。

  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许昌将“精准”视为脱贫攻坚的生命线,立足贫困户劳动力状况、就业能力等实际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贫困户分类管理、分类施策、分类帮扶,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贫困户“量体裁衣”——

  许昌市一方面将全市7个深度贫困村和99个贫困发生率高于2%且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列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用于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短板。2018年,许昌市在深度贫困村投入资金1134.9万元,安排实施扶贫项目18个。另一方面,针对因病、因残致贫的特殊贫困群体,落实金融扶贫、光伏扶贫等资产性收益,持续挖掘政府和企业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在此基础上,许昌市积极探索实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日间照料及重度贫困残疾人集中托养等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敬老院“两院”改造力度,扩大容量,延伸服务,确定特殊贫困群体如期脱贫不返贫。

  坚持多策并举,激发内生动力。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精神贫困”问题,许昌市通过扶、树、奖、建等4条途径,大力开展“志智”双扶,变“送钱送物”为“送思想、送观念、送技术、送门路”,贫困群众不仅“富了口袋”,还“富了脑袋”,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截至目前,共建立“扶志超市”235家,累计兑换各类物资4.98万份,惠及贫困人口7674人。全市已举办各类培训班80个,开展实地考察教学20次,培训人数达2.5万人次,实现县、乡、村三级扶贫骨干业务培训普遍轮训一遍,全市扶贫干部的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许昌市还把结对帮扶淅川县摆在与自身精准脱贫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产业帮扶、劳务协作、人才支撑、基础援建等6条途径,倾心倾情倾力推进结对帮扶工作。许昌市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150万元,援建31个村、67个项目,目前项目已全部竣工投用,贫困群众已经受益。

  综合施策,创新发力。许昌,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带着500万莲城父老实现共同富裕的期许,许昌上下同欲、久久为功,脱贫攻坚、不胜不休!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