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往“金”来,小湾村注入新动力
2025-07-18 09:0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湾村村民在撒菌种。 (临沧市凤庆县委组织部供图)

  破土而出的姬松茸

  清晨的薄雾中,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小湾村的村民们步履轻快,朝着村里的姬松茸种植大棚走去。时下,村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这些顶着饱满棕盖、破土而出的“致富伞”。“周期短、效益好,公司还包技术、包销路,这产业选得准!”村民们言语间充满干劲。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小湾村党总支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动写照。

  小湾村地处澜沧江畔,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村党总支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市场资源。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成功引进具有多年种植经验的临沧禾源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蒋金生表示:“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我们认定小湾村的气候、土壤、水质条件,非常契合姬松茸的生长需求,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产业要发展,群众支持是关键。对不熟悉的姬松茸,部分村民初期心存疑虑。为此,村“两委”班子与禾源农业紧密协作,党员干部带头入户走访,耐心细致宣讲政策、分析市场、算清收益账。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和企业的兜底保障,有效消除了群众顾虑,点燃了参与热情。起步阶段就有8户村民积极响应。

  村民周学武便是首批“尝鲜者”之一,“起初心里也没底,但公司承诺包技术、包菌种、包收购,村干部也帮着分析利弊。我们老夫妻俩在家门口就能干,家里有地,就建了4个大棚。”在村党组织的推动下,一套清晰可行的利益联结机制迅速建立:公司负责基地规划、菌种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加工销售,并垫资为农户提供大棚建设所需主体材料(培植土、薄膜、木架、菌种等);农户每棚仅需投入5000元配套资金,大棚建成后归农户,收益产生后再逐步偿还公司垫资。这减轻了农户前期投入压力,可以“先赚钱、后还款”。

  小湾村姬松茸产业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了集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在基地附近配套建设加工站,新鲜姬松茸采收后直接送入车间,经清洗、烘干制成干货,不仅延长了保质期,更拓宽了销售半径,产品畅销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并成功打入海外市场,实现了产品增值。

  科学管护带来了丰产丰收。目前,首批建成的14个大棚迎来采收,预计产量可达30吨,产值约27万元。周学武家的4个大棚已产出约5吨鲜菇,收入4.5万元。“姬松茸长得快,管护用工需求大,我家每天都要请十几位乡亲帮忙。”他高兴地说。这正是该产业带来的另一重显著效益——家门口就业。从大棚建设、培土发酵到日常管理、采收削皮,全链条环节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有效盘活了本地劳动力资源,尤其为不便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了稳定增收渠道。

  小小姬松茸,撑起了富民“大产业”,注入了振兴“鲜”动力。下一步,小湾村将继续携手企业,聚焦技术优化、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深耕细作,持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让“小湾姬松茸”的馥郁鲜香飘得更远。

  通讯员 王继泽 杨雪 张艺璇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