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探索“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工作 船上建起支部 驶向星辰大海
2025-07-18 08:5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1万平方公里蓝色海域,2000多个大小岛屿,近1.2万艘船舶……浙江舟山,名副其实的千岛之城。

  海洋既是海防要地,也是“海上粮仓”“海上牧场”等海洋经济的主要载体,还是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开放前沿。舟山市探索开展“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工作,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海洋延伸,党建凝心铸魂,赋能海洋经济向海图强,助力守好万里海疆。

  组织建到海上

  今年6月,一场跨越国界的海上援助在南太平洋上演。6月13日,舟山海兴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收到了库克群岛的求助邮件,彭林岛的奥莫卡村因交通物流受阻,发电柴油即将耗尽。很快,公司指派附近的先锋船“海兴716”船调转方向前往彭林岛,送去5000升轻质柴油,帮助小岛渡过了能源危机。此举增加了航行耗时、打乱了卸货计划,定海区远洋渔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张娜介绍,这已是“航行的支部”先锋船第二次驰援库克群岛,体现了舟山远洋企业强烈的责任感和国际合作精神。

  这份责任感背后,是舟山构建系统化、全链条海上党建体系的持续努力。近年来,舟山市以“航行的支部”建设为抓手,将党组织建到碧波之上,让党旗在万里海疆高高飘扬。

  2023年7月,舟山举行全市“航行的支部”动员部署仪式。随后,《舟山市“航行的支部”先锋船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引》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至2025年度暖心实事陆续落地实施,逐步健全海上党建工作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在渔业生产、海上货运、交通客运、执法服务、施工作业五大领域,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形式,建立“航行的支部”133个,实现了“海船行万里,组织在身边”的全覆盖。

  “‘航行的支部’,很大程度上破解了海上党组织覆盖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现象。”舟山市委组织部有关同志表示。

  “渔民们最关心老旧渔船报废补贴政策能否延续。”岱山县高亭镇东海村党总支副书记、“航行的支部”先锋船船长朱思军深有感触。作为省人大代表,他不仅将渔民诉求带上省两会,还自主研发橡皮起网机,每年为渔民节约成本10多万元。“先锋船就是要当好‘领头雁’。”朱思军用朴实话语道出了他对初心使命的理解。

  从跨国紧急驰援,到日常创新服务,舟山“航行的支部”正成为联通党群、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的海上红色纽带。

  服务送到船头

  盛夏时节,在普陀区沈家门金外滩渔政码头,先锋船浙普渔68720船长林加峰,静候开捕的指令。林加峰的船,是普陀区“航行的支部”首批标准化打造的先锋船。记者看到,舱内生活区安装了热水器、空调,驾驶舱还有固定式北斗示位仪、AIS防碰撞设备、精密智控设备等科技产品的加持。细数“航行的支部”送来的服务“大礼包”,林加峰很有获得感。

  海上服务有温度,岸上管理见成效。随着“航行的支部”建设深入推进,党员教育与日常管理同步发力。正值休渔时节,渔民党员李冰杰在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中大社区的船员服务驿站,听了特色党课。“组织给我们送来了党员教育书籍,还进行了应急救援培训,都是干货。”李冰杰说。

  在渔民伏休期间,舟山依托32个“航行的支部”党建阵地,组织渔民党员参加伏休课堂,学习党史党课、渔业政策、海上救援,实现全市5000余名涉海党员教育全覆盖。在海上作业期间,则依托180余个船上党建“微阵地”,开展“洋面上的组织生活”“甲板学习会”“船上视频课”等学习教育活动,让党员“离岸不离学”。

  为凝聚守海护江的工作合力,舟山还建立“党员船长+党员船员+骨干渔民+东海渔嫂”的海上治理先锋团队,划分网格,配备调解员、信息员、法治员力量。

  在一次远洋渔船航程中,船员张某等人因长时间海上作业产生情绪波动,与船长发生冲突,甚至饮酒后生产作业,对安全造成较大影响。舟山市公安局通过“航行的支部”先锋船上的指挥系统,邀请心理辅导师及时介入干预,快速稳定船员情绪,成功调处了矛盾纠纷。

  发展更添动能

  舟山把支部建在海上,把组织力量送到一线,让治理有章法、发展有动能。

  在双屿11号客运船的销售窗口,悬山大黄鱼、杜庄粉丝、五星土豆等当地土特产,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挑选。船长王海波说,最近是旅游高峰期,特产销量大涨,他们不仅送出了一份份家乡味道,也把致富机会稳稳握在了手中。

  普陀区发挥“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优势,整合域内资源,在六横1号、双屿11号等“航行的支部”先锋船,以及六横镇、桃花镇等地的客运码头设立了展销窗口。曾经需要层层转运、包装邮寄的小岛特产,如今伴着一艘艘驶离码头的船只,直达外地市场。

  “过去都是先运到本岛,再打包邮寄出去。现在,我们的产品直接在船上、码头上展销,方便多了!”六横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虞优芬高兴地说,本村的明星产品五星土豆实现源头直达,方便了游客、带富了村民。

  顺着嵊泗县花鸟乡码塔线行到高处,俯视灯塔村的贻贝养殖区,一颗颗蓝色的浮球随着波浪轻轻晃动。花鸟乡党委委员蔡旭超告诉记者,现在渔民们用的都是这种环保材料,大家都懂得善待大海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

  据介绍,嵊泗县以“航行的支部”为单元,在30多名党员养殖户带领下,完成了200多万颗传统泡沫浮球的替换,浮球都换成了环保新材料,替代了会危害海洋生态的“白色垃圾”。环保转型还催生了碳汇交易、生态价值核算等一系列创新实践,为海洋经济注入绿色新动能。

  支部建在船上,海洋经济底盘更稳,高质量发展成为蓝色海疆的主旋律。“航行的支部”与修造船、港口、金融等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大宗商品中转联运效率大幅提升,渔船收购、登记、检验等流程提速40%,渔民转业项目可享受租金减免、低息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实打实增强了发展动能。

  治理之“绿”已然起步,发展之“蓝”奔涌而来。

  本报记者 周妍 通讯员 王江雁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