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里的回响
2025-07-29 09:47:00  作者:车婧 于双飞 吕扬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莲花山的风从滦河掠过,见证大贵口村这几年的变迁故事。

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围绕乡村振兴等实地调研。他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总书记的指示为大贵口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4年来,大贵口村坚持“传统农业全面升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乡村旅游精准开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

百座大棚 拔地而起

“总书记特别关心老百姓过得好不好,问得也很细致。来到村民霍金家里,他拉开了冰箱门看。”回忆起2021年的那个夏日,大贵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双军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不少村民在得知总书记来到霍金家后,也围了过来,总书记走出来和村民们说了很多亲切温暖的话,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总书记的关心,成为了推动全村干群寻找发展突破口的强大动力。

大贵口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资源稀缺,人均只有7分地。早些年,村民要修建一座大棚,往往要与周边地块东拼西凑,但凡一户谈不拢,大棚的面积、朝向都会受影响,村民们为此闹了不少矛盾,更别说整体谋划全村草莓产业发展所需的路、电等公共基础设施了。“那时候,大棚东一座、西一座,整个片区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排水系统,雨季来临时,到处都是泥,游客无处下脚。”李双军回忆。

转机出现在2022年,在一次关键的种植户代表会议上,李双军详细阐述了村庄发展规划:通过土地资源“五化”(即土地数字化、边界虚拟化、证照实体化、管理规范化,达到效益最大化)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我们承诺对旧棚进行统一评估补偿,率先拆除的还有额外奖励。”确权发证但不限定四界,既保障农户权益,又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新政策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125座老旧大棚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拆迁,短短3个月后,132座现代化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在滦河岸边拔地而起,村民们给园区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山谷田园。

政策的春风催生了返乡创业的热潮。村民靳玉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3年,我回村承包了3个大棚种丝瓜尖,从4月开始,直接供应北京市场,凌晨3点采摘,早上8点多就能进京。"这位六旬老人算起了经济账:“虽然目前的价格一般,但每天也能有400元收入。除了大年初一,364天都有稳定收入!”

为了让产业发展更多样,大贵口村还引进了花卉种植,建了3个蝴蝶兰大棚,培育了二三十个品种。“我从2022年开始,就在这里种植蝴蝶兰了,一年收入10-20万元。”负责人王志永一边忙着给花浇水一边说。

生态宜居绿韵绵延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总书记叮嘱大家,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深情的嘱托,坚定了李双军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打造富民产业的决心,更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遵循。

在苍翠如黛的莲花山麓,李双军指着烈日下泛着银光的现代化农业大棚,告诉记者:“村里启动‘小田并大田’改革后,土地就好像重新摆布的‘七巧板’,总面积不变,排列方式变了,利用率一下子提高了不少。除了大棚数量和面积增加了,村里还利用腾出的22亩土地,建起了山谷驿站、山谷餐厅、无动力儿童游乐园等。

以“山谷”系列品牌为依托,大贵口村通过“山谷市集”电商平台、“山谷田园”休闲采摘、“山谷驿站”游客中心等项目,构建起“农业+科技+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村民通过房屋入股、参与运营等方式共享发展红利,形成了租金、分红、农产品销售等多元化增收渠道。“我们推行了‘三信’模式,用‘积分定信、奖励用信、全民争信’,表现优异的村民,不但有机会成为村‘两委’后备力量,还能依据信用等级,提升贷款额度,享受低贷款利率。”李双军说,村里携手偏桥子农村信用社,让村民能够轻松获得低利率、高额度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在“山谷田园”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共有52户村民成功借贷507万元。如今,这一模式已在双滦区全区范围内推广。

为提升游客体验,大贵口村对山谷展示区进行了整体包装,完善了水、电、路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设施不仅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让游客来到这里“有玩、有摘、有游、有乐、有住”,实现了农文旅产业一条龙发展。2024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近1500万元。

在“山谷人家”民宿区粉红色的草莓城堡前,民宿管家韩玉娥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客人不少都来自于京津冀,大多是来体验‘归园田居’慢生活的,假期一房难求,目前6栋民宿中,有一栋还被客人长包了呢!”站在民宿前的小径上,她指向不远处的“山谷田园”对记者说:“今年草莓采摘已经结束了,草莓是偏桥子镇的招牌产品,我们村的草莓格外甜,生态环境好,交通也便利,之前每到节假日,采摘园里的游客真不少。”

自从村里建了民宿,韩玉娥便当起了民宿管家。在她看来,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能接触到天南海北的客人,每天都过得很有趣,而且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每个月能拿到4000元。在大贵口村,不少村民都能像她这样在“山谷”产业中找到工作,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

治理有效山水和鸣

2021年,大贵口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2025年预计能达到80万元。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交融,不仅为大贵口村的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更点燃了村民们共建幸福家园的热情与干劲。

“总书记的嘱托,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可太大了!”这是记者在大贵口村听到最多的两句话。步入村里的展陈馆,记者仔细端详着大贵口村的老照片,不禁为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震撼。往昔残垣断壁的破败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的整洁房屋和宽敞明亮的休闲广场。

据包村干部周志刚介绍,近年来,村里家家户户都进行了外墙保温改造,空气源热泵取代了煤炭取暖,既环保又温馨;自来水入户实现全覆盖,污水得到统一收集与集中处理,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贵口村实现了强弱电入地的现代化改造,昔日杂乱无章的“蜘蛛网”电线已不见踪影。一排排农家屋舍的外墙上,绘满了五彩斑斓的彩绘。

村里还充分发挥“蒲公英”宣讲团和“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宣讲团的作用,通过树立标杆使村风持续向好,有人主动退让院墙,腾出的空间用于栽植花草、安装路灯,演绎了现实版的“三尺巷”佳话。修建小果园时,老党员李荣还无偿提供了7分自留地,在他的带动下,全村72户村民为村里建设游乐园、停车场无偿提供了21亩土地。

“我们村的文娱生活也很丰富。春季有‘村晚’和‘村运会’,妇女们还自发组建了‘红石榴’秧歌队。”对于未来,驻村第一书记冯宝华满怀憧憬,“我们正与北京中传文创集团洽谈合作,准备打造山谷嘉年华项目。一旦建成,将为大贵口村再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大贵口村先后获得了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暮色渐浓,前来大贵口村参观、游玩的人群已渐渐散去,民宿中飘出阵阵饭菜香,和着“山谷市集”热闹的叫卖声和欢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余韵悠长。

大贵口村俯瞰。王立群 摄

山谷田园。车婧 摄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