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聚焦减负优考赋能,出好“明权责、优考核、聚资源”这三招,持续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有效激发干部活力,着力育强基层“小马”。
“现在申请安装电表不需要来街道开物业权属证明了,大家直接找供电局就能完成物业权属核查与合规性判断,并开展电表安装工作。”7月4日,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安平街道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正耐心为前来办事的群众解释新的流程,不仅让居民只需跑腿一次,也大大减轻了街道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负担。
这喜人变化正是源于平坝区今年初明确的一张“履职事项清单”。平坝区紧扣“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目标,通过全面梳理近五年来基层承担的职责任务,融合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文化传统等因素,建立职责准入制度,为9个乡镇(街道)一一制定履职事项清单。仅安平街道,就“收回事项”109项,最终明确基本履职清单136项、配合履职清单113项。这把明权化责的“金钥匙”,让街道干部从“协调员”变回“服务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基层治理与社区服务中去。
走进齐伯镇光明村委会,原先悬挂的“老年活动室”“禁毒禁赌会”等十几块牌子已全部拆除,摘牌腾出的墙面变成了阳光公示栏,村务党务一目了然。通过制定“一个制度、两个清单、三个目录”,平坝区进一步规范在村(社区)设立的工作事项,明确不由村(社区)开具的证明事项20项,清理各类不规范挂牌400余块。现在各村外部只挂“一横四竖一标识”6块牌子,社区外部则统一挂“一横三竖一标识”5块牌子。
五花八门的牌子摘掉了,考核指标也减少了。通过精简优化考核事项,严格控制考核频次,平坝区以“排队抓尾”工作统筹对村级的考核,不再单独设置考核指标,对乡镇(街道)的党建考核指标也从76条压缩至37条。
“变化太大了!”光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美恒感触颇深,“以前为了应对各项督查考核,我们要做几套资料,现在有了负面清单和减负措施,我们总算能腾出手脚,多去田间地头为乡亲们办实事了。”
“2024年以来,我们新增15名高素质社区工作者,”平坝区委社工部的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平坝区已配备社区工作者91名。其中,孙云娟、郝俊峰等15名社区工作者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和评审,根据平坝区社区工作者“五岗二十级”的薪酬体系,月薪多了300元。
在乡村治理方面,平坝区已为81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配备定补村干部510名,并为2026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23名、其他“两委”成员后备力量662名,通过“选苗+育苗+蹲苗”机制建强基层治理主干队伍。
此外,平坝区通过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用活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购买固定资产、债权等形式,每年帮助82个村(社区)集体获得投资金额6%的收益。同时合理分配使用省、市新增村级组织和社区运转经费674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以及城市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为村干部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如今,基层的“小马”卸下重担,跑得更快、跑得更欢。
邹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