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四维驱动”赋能“生态绿”
2025-08-14 09:2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甘肃省成县紧扣“五区”基层党建部署要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落实“林区”党建“四项机制”,创新场村共建模式,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场村联合,共筑红色堡垒

  打破林场与乡村党组织“各自为战”格局,构建“林场党支部+村党支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协同体系。成县赵坝林场、龙凤山林场与所在村党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协议,组建300余人护林防火党员先锋队,在防灭火和森林管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签订联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打破部门壁垒和区域界限,形成“林场+村集体+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成县创新“一查二核三议四改”工作程序,由党组织牵头化解林权历史遗留问题2635条,经验获国家林草局全国推广。通过共学政策、产业研讨破解难题,让党组织成为林下经济发展“主心骨”,凝聚“一盘棋”发展共识。

  精准定位,深挖生态潜力

  以“摸清家底、精准定位”为基础,对林场及各村森林资源开展全方位普查,结合市场需求与生态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产业方向。成县龙凤山林场党支部探索“家庭林场+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林果+林药+林菌”立体化产业示范园,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赵坝林场以“国有林场+国有企业+村集体合作社”方式开发林副产品,与汇森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种植食用菌,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林场党支部统筹资源、指导技术,村党支部盘活土地与劳动力,合作社搭建产销平台,形成“支部引领、多方协同”组织架构。赵坝林场党支部指导各村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庄子村、店子村种菌菇,武坝村、赵坝村搞林药套种,构建“一域一特色、村村有亮点”的林下产业布局。

  产业共兴,激活增收引擎

  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党建+产业”为抓手,创新联营共建机制,盘活集体林、国有林资源,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成县赵坝林场党支部采取“场企融合”模式建成林副产品营销加工中心,与二郎乡10个村党支部签订联农带农协议,带动林区群众采收销售林副产品。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农户标准化种植采收,营销加工中心统一收购、加工、品牌销售,推动林副产品“提级增值”。2024年以来,该中心收购销售栓皮165吨、毛竹2.1万捆,加工食用菌原料300多吨,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17.5万元,带动林区群众户均增收6000多元。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按营销总收入5%向村集体提成,既壮大集体经济,又通过就业、分红带动群众增收。今年1月到7月,林下经济带动多村集体积累增长,让农户实现家门口致富,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长效推进,描绘发展蓝图

  锚定“深化林权改革、盘活林地资源、坚持生态优先、实现转型发展”目标,推广“场企融合”“场村共建”等模式,推动林地党组织向林业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延伸,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促进林区经济多元化发展。成县龙凤山林场以“国有林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方式,在宋坪乡猫川村、鸡峰镇金葡村等村,指导村集体合作社流转群众集体林地982亩,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119亩,种植木耳1.5万棒、香菇4000多棒、天麻800多桶,实现持股收益与林下产业效益“双提升”。从单一种植到多元发展,从零散经营到规模运作,场村共建模式让林下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稳定器”。

  通讯员 宋海涛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