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 我在村 | 从“1692”到“1812”
2025-09-08 08:5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张延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G233国道是一条普通国道,但对我意义重大,它串联着我与两座城的故事。国道线1692公里处,是我学习、生活了23年的家乡——江苏省丹阳市;国道线1812公里处,是我到村任职的起点——安徽省广德市邱村镇赵村村。

  驻足回望在村工作的700多个晨昏,从一开始“听不懂话、迈不开腿、开不了口”的“大学生”,到现在党建、宣传、应急等各项工作都得心应手的“小张”,基层这片沃土滋养我成长。

  2023年9月,我初到赵村村担任村党委书记助理,村书记就打趣地对我说:“我们是‘移民大村’,方言不好懂诶!”第一次参加村“两委”会议时,我彻底理解了这句玩笑的“含金量”——从头到尾都云里雾里,根本插不上话。慰问独居老人时,我用普通话送上的祝福,只换来老人无声的微笑。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语言不通,万事难通”。对于老人来说,方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情感认同的纽带。为了尽快融入,我将学习方言列入驻村“第一课”,向村“两委”干部、村民学习方言,在一次次“方言土语”中越来越贴近群众、深入群众、融入群众,让自己变成“进得了门、唠得了嗑、帮得了忙”的群众贴心人。

  张延(右)入户走访。(作者供图)

  2024年6月,广德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预警发出的当天,镇村所有党员干部深入防汛一线,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周末一大早开始,我们利用手机短信、应急广播“大喇叭”等渠道,迅速传递灾害预警、防范知识及应对措施。当看到水库水位直逼警戒线、滚水坝路面大量翻水、桥梁被冲断的场景,我第一次直面了自然的无情,更深感责任重大。我和村干部们24小时巡堤查险除险,一起对村内水塘、路桥、沿线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等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经过两年多的在村工作,我逐步掌握了“晨访菜市场、午蹲树荫下、夜开院落会”的调研诀窍。在土地二轮延包中,我与村干部重新梳理每户土地确权,到村民家中网签,当村民对土地面积有疑问时,一同到田间进行测量。秸秆禁烧期间,我和村干部使用村村通大喇叭、开着巡察车辆播放禁烧广播,压实防控责任,迅速扑灭出现的火点。群众对“自来水状况”反映强烈,我与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好解释,并与上级政府对接,完成了自来水厂更换工作,满足全村4000人的生活用水需求。

  春日站上茶山,漫山的绿茶吐露新芽,这是助农增收致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金叶子”;冬日走遍竹海,一颗颗冬笋破开泥土,这是未来即将破土而出、向阳而生的“参天竹”。如今,赵村村在我的记忆中已拓印出分明的轮廓。在村工作即将接近尾声,但为民服务的誓言永远没有终点。我将以今天为新的起点,扎根于脚下的土地,继续坚守选调初心,讲好青春故事,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