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走近“第一书记” > “第一书记”专访> 正文
追记王民卿:用生命谱写一曲“扶贫壮歌”
2018-11-30 09:53:00

  在江苏省丰县,一位第一书记用生命谱写的“扶贫壮歌”被广为传颂。

  年届六十的农发行徐州市贾汪区支行原副行长王民卿,在即将退休之前参加了江苏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担任华山镇小史楼村第一书记。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让小史楼村彻底告别了“省定经济薄弱村”,而他自己却因身患癌症倒下了,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小史楼村的不舍,不幸离开了人世。

 

  小史楼村,位于徐州市区西北60多公里,距离丰县县城20多公里。这个不起眼的苏北小村,2016年前还是一个“太阳下山一抹黑”的省定经济薄弱村。

  2016年2月,老家在丰县、已经退居二线的王民卿接受组织安排,代表“五方挂钩”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农发行江苏省分行,参加江苏省委帮扶工作队,来到了阔别14年之久的家乡,担任小史楼村第一书记。

  王民卿有着丰富的工作阅历,懂得扶贫先扶志的道理。来到村里,他在全面了解村“两委”班子现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后,着力强化组织建设,建立党员干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谋划脱贫攻坚路径。

  小史楼村下辖小史楼、毕洼、侯庄、梁心庄4个自然村,总户数527户、总人口1780人。上任之初,王民卿组织开展了“大走访”活动,他骑着自行车,花一个多月时间,将全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挨家挨户走了个遍。通过大走访,王民卿了解到,绝大多数贫困户都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实际困难,因病、因残、因学致贫返贫矛盾突出,隐性贫困依然存在。而且,以往的帮扶方式显得简单化,结对帮扶针对性不强。据此,王民卿在村里建立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确保低收入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因户施策、一户一策,为每个家庭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对因病致贫的,帮着落实医疗保险;对意外受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帮助联系医疗救助,提供康复培训;对因供孩子上学致贫的,为他们申请助学贷款、教育补贴,联系学校减免学费。

  脱贫攻坚贵在找准路子,体现特色。王民卿坚持把产业带动作为脱贫的着力点。

  小史楼村有耕地面积2620亩,主要农作物是粮食和大蒜。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他动员村民流转土地800亩,成立了小史楼村华动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低收入户务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王民卿还利用70万元扶贫资金,筹建5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通过厂房出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那段时间,王民卿整天盯进度、盯质量,三个月就建好了标准化厂房。2017年7月,刚落成的厂房被北京一家企业租用,当年为村里带来了12万元的收入,还安置了10多位贫困户就业。年底,小史楼村整村脱贫。

  当王民卿了解到村里还有2公里长的村道连一盏路灯都没有时,硬是从自己的办公经费中挤出2万元,装上了40盏路灯。“现在,一到晚上,村民们就来到村委会旁的广场上跳舞”,村主任刘庆玉告诉记者。

  如今,新建的小史楼村综合服务中心功能齐全,可为村民提供读书、看病、上网等服务。颇具特色的党建活动,更让小史楼村成为“徐州市党建示范点”。村里还建起了广场舞队伍、乡贤队伍、志愿者队伍。村民们连呼:“这变化太快了,以前想也不敢想。”

  2017年初,王民卿检查出患上了肝癌。他一边服药,一边坚持工作,实在挺不住了,才去医院接受治疗。2018年1月27日,王民卿不幸离开人世,他送给小史楼村最后的礼物便是村道边整齐的路灯。华山镇党委副书记高源告诉记者,王民卿襟怀坦白,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善待他人。

  在农发行工作的20多年时间里,无论是主持支行的全面工作还是分管信贷工作,王民卿一方面抓业务发展,严把政策性贷款的发放、支付和贷后管理关,另一方面致力抓队伍建设,严格要求自己,放好样子,带好路子。

  “五方挂钩”是江苏省探索实施的脱贫攻坚工程创新机制,即由省级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苏南经济相对发达县(市、区),与苏北经济相对薄弱县(区)挂钩帮扶。2016年,农发行江苏省分行首次派员参与“五方挂钩”帮扶工作,王民卿因为扎实的工作作风而被选中。

  今年起,来自丰县支行的李亚非成为第二批江苏农发行系统的帮扶队员,来到王民卿曾经工作过的土地上,续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谈建平 邵德东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