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没有找到
当您看到这个页面,表示您的访问出错,这个错误是您打开的页面不存在,请确认您输入的地址是正确的,或者请通过下边的搜索重新查找资源,中国江苏网感谢您的支持!
30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中国江苏网首页!
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走近“第一书记” > “第一书记”专访> 正文
第一书记张天赐:把“边缘村”打造成“样板村”
2018-07-27 09:43:00

图为张天赐(右二)在查看猪崽生长情况。

 

  “通过科技扶贫,俺们这个‘边缘村’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成为扶贫攻坚战役中的‘样板村’。”村民们纷纷为第一书记张天赐点赞。

  对宁夏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国辉一家来说,2017年是获得感爆棚的一年——引进了2000多只生态鸡,家里盖上了60平米的新瓦房。“现在卖了600多只鸡,收入3万多元。”刘国辉说,再过两个月,就能收回养鸡本钱了,全家脱贫指日可待。刘国辉的脱贫之路,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张天赐的全力帮扶。

  2017年初,张天赐从宁夏自治区科技厅来到海原县关庄乡高台村任第一书记。到村后,经过实地走访,张天赐了解到高台村是一个坐落于两省三县间的“边缘村”,村里不通自来水,村民靠天吃饭,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3人,占总人口的37%。于是,他提出了因地制宜的脱贫方案。

  “村里都是山坡,坡上长满了青草,常有野鸡出现,乡亲们却从没搞过家禽养殖。”张天赐说,当地有着良好的生态鸡养殖条件,村民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养鸡。单只成本价只有20元的鸡,3个月出栏后就能卖到80元,资金回笼快,养殖效益好。说干就干。他带领村民赴西吉县考察,引进珍珠鸡、乌鸡等品种。为了调动村民的养鸡积极性,张天赐协调科技厅,承诺村民自费购进多少只鸡,科技厅就无偿补贴多少只鸡。村民刘宗成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常年生病,看病不仅耗尽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小儿子遭遇车祸后,救治又花去了一笔不菲开支。得知刘宗成家的遭遇后,张天赐将刘宗成列为村里的科技帮扶户,扶持他发展家庭养殖,帮他引进1头种猪、7头母猪,3000多只鸡,并利用他家60亩山地种植饲草,根据帮扶政策给予奖补。通过一年的努力,刘宗成尝到了甜头,收入比之前种地增加了好几倍。“多亏了张书记,养殖的3000多只鸡,有一半都是无偿补助的。”此外,在张天赐的协调下,高台村还与相关企业签订了技术支持及包销合同,最大程度降低养殖的市场风险。目前,高台村已建起围栏养鸡场4个、家庭农场2个,鸡存栏量达到1万余只。

  为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张天赐还从原州区引进一家种养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建起了标准化养猪场,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收24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加入其中。合作社盈利15%归村集体,85%按股分红。合作社流转高台村闲置土地1050亩,发展雁鹅养殖及大蒜、西芹等蔬菜种植。刘国民等4位村民通过在合作社打工,每人每天有1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实现了家门口挣钱的梦想。

  “扶贫是一场思想变革,不但要给农民项目,更重要的是传授技能。” 张天赐说。在高台村三岔口的一片平整地上,一片片马铃薯幼苗苍翠欲滴,一条条黑色滴灌软管夹杂其间。这里是高台村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在张天赐的努力下,马铃薯专家陈彦云教授率领科研团队来到高台村,建议引种新品种马铃薯。“当地老品种马铃薯亩产只有1500公斤左右,新引进的冀张薯12号亩产可达5000公斤。”据张天赐介绍,全村共有35户村民种植了新品种马铃薯300亩,人均增收1200元。科技扶贫示范基地,还培育了2000亩马铃薯原种,完全满足了村民对优质马铃薯种源的需求。眼下,在陈彦云的指导下,高台村正在全力发展节水滴灌技术。“驻村结束后,扶贫工作队要给乡亲们留下一份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就是我们全力打造的支柱产业。”张天赐说。

  “通过科技扶贫,俺们这个‘边缘村’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成为扶贫攻坚战役中的‘样板村’。”村民们纷纷为第一书记张天赐点赞。

  本报通讯员 张艳

  本报记者 姜嘉琪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