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走近“第一书记” > “第一书记”专访> 正文
杨启卫:“咱是第一书记,咱就得第一个干起来”
2018-04-27 10:12:00

  2017年3月8日上午,在“陕西省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上,时任延安市吴起县白豹镇白豹村第一书记的杨启卫肩上挂着红色绶带,喜气洋洋地接受了表彰。在她灿烂的笑容背后,有着不为人知、浸透无数汗水的扶贫故事。

  白豹村是唱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地方,就像歌词所描述的,那里的风很大,而且一年四季都刮,刮得黄土飞起来看不到人,刮得那里落后了很多年,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群众很多。杨启卫和很多干部一样,走出办公室,钻进山沟沟,融进群众中,在田间地头拼尽全力,要为村民谋划一个更好的未来。

 

图为杨启卫在省三八红旗手表彰会上。

 

 

  “村里没有一个好的产业,靠一家一户增收太难了。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还是得先壮大集体经济。大河不满小河干嘛!”

  ——摘自杨启卫驻村日记


  2015年9月,杨启卫以“第一书记”身份来到白豹村。白豹村在吴起县城南45公里的山沟里,可耕地都是川台坝坡,年降雨量很少,而且无霜期短,只适合种糜子、谷子、荞麦、小麦这些小杂粮。村里道路很差,牛拉着车勉强可以上山进沟。村上没有集体积累,给村民办不了啥事,连谁家娶媳妇嫁女儿给孩子过满月,村“两委”也没钱去祝贺一下。久而久之,村干部的威望没有了,人心聚不住,像一盘散沙,各干各的,有能力的丢下老婆孩子和老人跑出去打工赚点辛苦钱,没能力的看着太阳东边起来西边落下苦熬日子。村子不大,贫困户却不少。整个村子死气沉沉,像霜打了的茄子——蔫蔫的。

  杨启卫想,要让白豹村活过来,得找到一条好的发展路子,把大家的心凝聚起来一起干。她在村干部会上说:“咱村上没有一个主导产业不行,虽然土地都在村民手上,但多少年来看天吃饭,村里穷得留不住年轻人。咱得想个办法让村民稳得住、有钱花、有活干,我想来想去,还是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产业。”最后,会上确定了建大棚种蔬菜、建山地苹果园。

  9月的白豹村,太阳毒辣无比,树上的知了被晒的直叫唤。杨启卫穿一身迷彩服,背着大大的水壶和背包,走向正在建设的大棚,又是下草帘子、搬秸秆,又是抱砖铺路、跪地栽苗,手割伤了、脸划破了,她从来不当回事。村民们都夸她是个实在人。她说:不是实在不实在的事,咱是“第一书记”,咱就得第一个干起来。

  在她的带动下,白豹村有劳动能力的都开始出力流汗了。一年下来,不仅蔬菜大棚和山地苹果园建起来了,还有了不小的收益。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村干部们也积极开动脑子想办法,谋划以后的发展路子:大棚蔬菜、山地苹果、生猪养殖、小杂粮都要上,还要做到产业互补、种养结合、多产业融合发展。现在全村建了大棚40座,每棚年收入达到8万元;从上级部门争取水利资金200多万元,铺设果园浇灌管网6000米,解决了苹果的灌溉难题;发展果园1500亩,山地苹果成了白豹村持续增收的致富产业。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零的突破。村支书的喜悦挂在脸上:再这么干几年,咱村的集体资金积累起来了,就能给群众办一些实在事了。

 

 

图为杨启卫(中)和村民一起劳动。

 

 

  “咱是党的干部,优秀不优秀得看心里装没装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句口号,落实在行动上才叫践行。”

  ——摘自杨启卫驻村日记


  杨启卫说,党建工作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能把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运用好党的政策,咱不怕过不上好日子。做人的思想工作不是靠念文件、讲大道理,靠的是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的党员和群众对党的认可,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这才是党建的真谛。

  2017年4月1日深夜,村民李兴军家失火了,火苗窜起老高,火光把半个村子映红了。住在村部还在写走访日记的杨启卫一看窗外通亮就觉得不好,可能是女性的第六感,她赶紧开门出来一看,果然是着火了!她一边跑一边打电话召集村干部,村干部们又四下里一齐喊着,叫来了所有村民,一起扑灭了这场大火,把损失降到了最低。李兴军哭得稀里哗啦,一个劲地说:“杨书记,你真是我家的救命恩人,要不是你,不仅多少年积攒下的这一点儿家当烧没了,还怕是要出人命。”她安慰着他,安排他的家人先到其他村民家里过夜。几乎一夜没合眼的杨启卫洗把脸就跑去镇上汇报情况,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帮助李兴军重建房子。

  端午节那天,村里下起了暴雨,村民谢金华打电话说自己家里进了水。杨启卫立即拨通了村主任马生春的电话,一起去查看。陕北农村的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成了胶泥,走不过两步,鞋就重得抬不起腿来。她心里发急,干脆脱了鞋,光脚丫子走。泥里的石子儿可不管你是谁,有没有急事,光脚踩在上面,硌的生疼。没走几步,不知道是个啥东西直接刺进趾甲缝里,钻心地疼,她忍不住叫出声来,但还是没有停下,一瘸一拐地到了谢金华家。前后左右一看,好端端的房子泡成了危房,随时会倒塌。她说,金华呀,可不敢住了,村里搭建临时帐篷,赶紧搬过去。

  谢金华家的事情张罗完了,她脚已经肿得像发面馒头,只得去镇卫生院。医生叹口气说:“你呀,这都忍得了?脚趾甲里的东西刺得太深了,咱这里没办法取出来,你赶紧到县上的医院看吧,再迟了,怕你得受更大的罪。”

  杨启卫说到这里,脸上下意识地抽动了一下,好像突然想起当时那种钻心的疼。她憨憨地笑了一下说,在白豹村虽然只有不到两年时间,这种小故事却有好多好多。看谁家实在日子难过,心里难受得像有一只手揪着一样,包里拿个一二百块钱,让买点好吃的;咱熟悉政策,给符合条件的村民向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款,前前后后大概有2万多块钱吧,帮助了20多户困难村民;鼓励全村84名党员和71户贫困户结对子,算下来,这些党员光现金帮扶就有两万五千多元呢;再有就是给那些没有劳动能力但还能养个猪、养个鸡的送去了200多只猪仔呀、鸡苗呀。说到这里,她接了个电话,急慌慌地说:不说了,有个老乡开车回呀,我搭他的车,能省点钱。

 

 

图为杨启卫(左)走访村民。

 

 

  “脱贫攻坚的重音节是攻坚,攻坚就是啃硬骨头。我不能留在办公室,贫困户需要我,硬骨头我得去啃啃。”

  ——摘自杨启卫驻村日记


  杨启卫的成绩得到了群众和上级的肯定。2016年,她被吴起县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白豹村荣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7年,她除了被评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外,还荣获了“陕西省优秀第一书记”;同年6月,她被提拔到吴仓堡镇担任农业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

  杨启卫把白豹村治理成了先进,镇上就让她兼任王元沟村驻村干部兼片长。王元沟村距离镇上有4公里,也是典型的沟壑地带,地理条件十分差。村里116户408人,建档立卡扶贫户就有27户84人,她一户一对策,想办法帮助他们脱贫。

  贫困户刘兴全肢体残疾,家有4口人。妻子10年前因一场车祸离世,母亲年迈,儿子上大学,女儿打零工接济家用,再就是养了5头牛,一家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杨启卫和帮扶干部商量着,给刘兴全预借了5000元,又小额贷款了3万元,帮助刘兴全买了7头牛,8只猪仔,修了牛棚、猪圈。刘兴全看着活蹦乱跳的猪呀牛呀,眼泪不知不觉润湿了胡子:“杨站长,你真是好人!”如今,刘兴全脱贫信心很大,除了割草种地养这些猪和牛,还抽空在周边打打零工挣些钱,家庭收入逐渐增加。杨启卫说:“咱光说让贫困户脱贫不行,得让他们自己想要脱贫才行,文雅的词叫内生动力。咱给他们把台子搭好,他们就会自己唱戏了。”

  贫困户谢辉妻子离异,家有5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全靠谢辉在县城里的烧烤城打工挣钱,每天还得回村里照顾老小。烧烤城上下班时间不定,有时下班晚了错过了公交车,好不容易挣一点钱,他哪舍得坐出租车,就只能徒步回家,一走就到半夜三更。杨启卫把家里买的还没怎么骑过的自行车给了谢晖,谢辉早晚出门方便了很多,感激得不行。杨启卫说:“我虽然也不是多有钱,但咱给他帮一把,他日子好一点,咱心里也舒畅。”

  她像在白豹村一样起早贪黑一刻不闲着,除了和村“两委”一起商量发展上的大事,一有时间就是走家串户做一些看着不起眼的小事,一户一户找对策解决他们的难处,和他们商量着增收的办法。短短半年时间,王元沟村的贫困户光是养猪户就新增了6户,共计养猪100头,养牛户1户,养牛12头;山顶上的住房困难户搬迁了21户,重建苹果园109亩,新修水窖2户、打水井3户,帮贫困户办理小额贷款5户13万元。2017年底,王元沟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还获得了吴仓堡镇脱贫攻坚先进村荣誉称号。杨启卫说,雪中送炭才能暖到人心,事往群众难处做、往心里做,和群众才能形成合力,啃下脱贫硬骨头。

  本报特约通讯员 郝文锦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