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走近“第一书记” > “第一书记”专访> 正文
第一书记洪山:高山"冷"土,被他滚烫的心焐"热"了
2017-12-29 09:59:00

图为第一书记洪山(右)与开源村两委带着扶贫成果到福州参加展销会

 

 

  笔直延伸的开源大道,呼之欲出的3D墙画,整洁舒适的文化广场……位于闽东屏南县岭下乡的开源村,在过去3年演绎了一场美丽蝶变。变化,离不开福建省检察院选派的“第一书记”洪山的推动。

  开源村离县城23公里,平均海拔964米。全村有4个自然村,13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64人。很难想象,如今声名鹊起的开源,几年前还是个脏乱差的穷山村。山高水寒,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板粟、高山蔬菜或外出打工谋生。2013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收入为零,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真情真干,不愁干群不同心

  2014年4月,洪山主动请缨,来到开源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此前3年,他在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驻村任职,让鲜水村面貌焕然一新。

  “驻村挂职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可以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洪山这样解释二度驻村的初衷。

  然而,来到开源村,他发现困难重重。行路难,进村主干道年久失修;发展难,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

  “筑不好巢,就引不来凤。”将破旧村道拓宽改建,成为洪山上任伊始的第一个项目。

  然而,拓宽村道需拆除乱搭乱建2万多平方米。“路能走就行,有必要那么宽吗?”有的村民不理解。

  洪山说,驻村帮扶,做到真心、真情、真干,不愁干群不同心。同时,要把村两委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规则制度建立起来,把不能碰的高压线拉起来。

  2014年6月至10月,洪山召开上百场村民议事会议,到拆迁户家里走访,跟他们拉家常、讲政策、听建议,既向他们讲美丽乡村建设这本大账,也向他们阐明个人得失这本小账,并给予合理补偿,让群众心服气顺,主动配合拆迁。

  村主干做表率,没向村里要一分钱,带头拆房改厕;党员们也无偿将自家田地用于道路拓建。2014年11月,长1.2公里、宽6.5米的开源大道顺利竣工。路宽了美了,上厕所不臭了,连小伙子娶媳妇也好娶了。随着开源大道顺利完工,村民们心里亮堂起来了。

  驻村以来,洪山争取到1000多万元帮扶资金,投入农民文化公园、村立面、巷道等改建项目。村里变了样,村民们的心也聚在一起了。

  村里的张传发老人在一次山火中重度烧伤,洪山立刻帮助联系福建省协和医院,并一直守在手术室门口。“谁家有事,洪书记总是第一个到。”村主任陆则勇说,洪书记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村民也把洪书记当成了自家人。乡里要修筑开源防洪堤,需征用张传发家1.7亩菜地,张传发老人虽有不舍,但还是点了头。他说:“洪书记上门说情,‘不’字我说不出口。”

 

 

  一人一策,手把手帮扶

  开源村环境美了,可贫困“帽子”如何摘呢?就此,一个“5+6”精准扶贫模式诞生了。

  “5”即由福建省检察院、市县直机关、村党支部、村企业、村合作社5个单位带动;“6”即解决生产资金、土地经营权流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致富信心6项难题。借助“5+6”模式,洪山对村里18户,64人展开“一人一策”手把手帮扶。

  对有能力但缺乏生产项目的贫困户,通过优惠措施帮助其发展生产。根据市场行情和当地自然条件,洪山筛选蓝莓、徐香绿心猕猴桃、辣椒春秀6号、西红柿804号等8个果蔬新品种,羊肚菌、黑嘴白鸭等种植养殖项目,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户进行试种养,并给予相应补助。其中辣椒春秀6号、西红柿804号效益良好,成为全村的主推品种。

  对有能力但缺乏资金的贫困户,通过企业对接,使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采取“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引导村民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户们可以专心在自家门口的田地种养,生产技术上有人指导,不用担心农产品销路,同时又盘活了自家的土地资产(土地经营权流转转换为入股资金),年终还能再从公司利润中分红。如今,全村共有200多名农民参与高山、大全、田觅、御皇等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生产,户均年增收上万元。

  “有洪书记撑腰,我们心里踏实。”60岁的张久球,8年4次大手术,干不了重体力活,大儿子早逝,二儿子智障。洪山安排5000元扶贫款让他养鹅,让他重新燃起了生活希望。

  开源村脱胎换骨,引来八方关注,相继获得福建省美丽乡村、省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宁德市基层党建示范点等称号。洪山本人也先后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17年4月,宁德市委、市政府给他记个人二等功。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李洪森 刘 峰 杨 涌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