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专题 > 又是一年“毕业季” > 基层经历很宝贵> 正文
张国伟:国考上公务员后,他还是选择留下
——河北省大学生村官张国伟的无悔选择
2012-06-01 12:00:00

  张国伟2006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学院中文系。毕业后,他在邯郸市经营三家服装门市,年收入近10万元,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2008年,当他得知河北省将招聘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的消息后,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意参加选聘,最终成为磁县林坛镇袁庄村主任助理。

  到村任职以来,他为群众谋富路,出资成立信息服务站;心系群众冷暖,争取资金为群众修建水利设施;为增强村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特长辅导班、设立奖学金。当他考取了公务员之后,却因不舍村官岗位,还是决定留下继续当村官。

  初到村里,建立信息台账

  袁庄村位于磁县城北25公里处,紧临牤牛河,全村共有210户,1050口人。充满信心的张国伟到村任职的第一天,听到的却是充满质疑的议论:“年轻人待不了几天的,迟早会飞走的。”“几天苦一吃,不回去才怪呢!”……面对质疑,他也彷徨过,可想到自己当初美好的志向,他没有退缩。面对群众的不信任,他积极向镇干部学习,向村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农村工作水平。

  他开始走家串户和群众拉家常,深入田间地头谈生产,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他挨家挨户走访了全村,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都一一做了详细记录,分别根据不同人员建立了信息台账,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渐渐地,群众认识和接受了这位勤快谦虚的年轻人。

  融入村民,为大家办实事

  随着对村情了解的深入,张国伟渐渐地俯下了身子,用足了心思,琢磨着为村里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张国伟了解到村小学师资较弱,开设课程单一,学生接受的知识面较窄,便积极与学校联系沟通,在得到校方的认可和支持下,他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小学开办了特长辅导班,利用晚上和周末对孩子进行电脑、绘画、手工、英语等特色辅导,拓展孩子们的知识范围。两年来,张国伟共授课150余学时,辅导学生650余人次。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热情,他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0元设立奖学金,对一些品学兼优和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表彰资助。截止2011年底,他共出资6000元,先后资助学生15名。

  张国伟在与群众交谈中得知,村民外出务工因为信息闭塞,走了很多冤枉路,花了很多冤枉钱,为此,他在村里成立了信息咨询站,从网络和报纸等媒体收集整理务工、种植、养殖、经商等涉农信息,每天在村委会公示栏进行公示,利用村内广播进行不间断的播放。同时,他还连续三年出资6000元为全村群众征订了信息杂志1000余份。

  扎根农村,制定村庄发展规划

  袁庄村是一个纯农业生产村,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农田基础设施陈旧,发展后劲不足,群众收入水平相对偏低。针对村情,张国伟与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制定了村庄五年发展规划,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

  该村地处丘陵地带,旱地较多,引水浇地困难。2011年,村两委班子决定在牤牛河上修建拦河坝。方案确定之后,他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5万元,建成了一条长150米,蓄水量达8万立方米的拦河坝,有效扩大灌溉面积400亩,村民人均增收300余元。

  为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张国伟还将村内年轻劳动力的信息进行了汇总整理,并组织村民200余人到邯郸某农民培训学校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就业技能和服务素质。

  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村两委抓住建设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多方筹资推动新民居建设工程。工程初期,张国伟多次与邯郸监理设计院的同学联系,无偿给村里制定建设方案、设计图纸草案、编制工程资金预算,为工程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难舍村官岗位,毅然选择留下

  三年多的村官生活,张国伟立志为“三农”服务,奉献青春。2011年10月,在任职即将期满之时,他报考了河北省政法系统公务员,并以优异成绩被录用。

  消息传出,同事、朋友都劝他马上去办理村官解聘手续,及时到新单位报到。而他却想到了村里的新民居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拦河坝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工、村里的孩子还在等着他去上辅导班……思虑再三,他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当村官。有人问他,将来是否会后悔,他回答说:“只要做有意义的事就永不后悔,当村官就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既然选择了,我就不后悔!”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崔海波 韩志国   编辑:车婧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