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江彬:一村一产业,富口袋也富脑袋
2022-09-09 09:0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记者 聂伟 通讯员 张静 郑宏韬 戴桢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记者:作为曾经的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乡村谁来振兴,产业如何发展?本期我们请来四川省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江彬,就这些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对江部长进行一次专访。

  江彬:乡村干部报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达州市这两年积极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尤其是在产业振兴方面,围绕“一村一特色产业项目”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记者:是每个村都发展了一个特色产业项目吗?

  江彬:最少1村1个,有的村还不止1个。达州市委高度重视,市委党建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在全市1662个村探索实施了“一村一(特色产业)项目、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选优配强农村“头雁”队伍,千方百计盘活乡村闲置资源、集聚整合扶农惠农项目资金。仅用1年时间,在全市1662个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1700余个,投资总额达45亿元,集体经济村均增收3万元以上,413个“空壳村”全部清零,鼓足了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督查激励全国20个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市县,达州就名列其中。

  记者:村和村的资源禀赋不同,为什么你们在每个村都能把项目发展起来,有什么秘诀吗?

  江彬:乡村振兴,首要“兴”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注重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倾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夯实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基,在“组织起来”上下狠功夫。

  我们把村里人才组织起来。注重把根在农村、家在农村、产业在农村的本土人才选入村“两委”班子,去年村“两委”换届后,4352名能人进入班子,村常职干部中“双带”能人占比近80%,村干部自己有产业在本村的超过50%;此外,实施千名学子定制培养、千名干部学历提升、千名书记专业提能“三千计划”,组织1400名村组干部参加在职教育,369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村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至49%。

  我们把外来人才组织起来。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一线成长计划”,选派20名市直部门“85后”科长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乡镇担任“一把手”,调任32名硕博人才、180名骨干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2734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与西南大学合作引进38名专业规划人才,实施“乡村实用性人才回引工程”,吸引5000余名乡村规划师、田秀才、经理人等返乡参与乡村发展。

  我们还把服务体系组织起来。坚持系统集成理念,综合考虑片区自然传统、资源禀赋、种植习惯和产业布局,统筹布局冷链、烘干、物流服务体系,组建片区农资服务中心23个,孵化农村生产性社会服务组织422个,打造社工师培训(实训)基地3个,最大限度降低村办企业投资成本,可以把更多资金集中到生产经营上来。

  记者:发展产业不是培养一个个市场的“孤勇者”,靠单打独斗很难行稳致远。看来达州“一村一特色产业项目”深得“共享理念”的精髓。

  江彬:是的,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构建了一套共有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有效激发各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首先是“画好蓝图”,共建共享基础设施。按照“先策划、后规划、再项目”“守住底线、尊重历史、适当留白”“保留最乡愁、建设最实用、资源最大化”原则,我们将全市200个乡镇(街道)划分为43个片区,对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发展互融的相邻村实行“多村合一”整体规划,配套水、电、气、路等“七大网络”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6万公里,县乡村道路通达率、通畅率和建制村客运覆盖率均达到100%。

  其次是“数清家底”,策划盘活资源。针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和“两项改革”后闲置资产增多的实际,我们组织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将闲置房屋、撂荒地、水面、滩涂地等资源转化、资产活化,全面排查资产资源1.4万宗,因地制宜在每个村策划包装至少1个重点项目,并召开项目推介会、返乡人员座谈会1400余场次,通过招商引资、资产租赁、资金入股等方式,招引优质社会资本投向乡村。

  再就是“县乡联动”,集聚发展要素。以县(市、区)为单位成立集体经济发展服务公司,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共享平台,帮助指导乡村党组织抓好项目培育,实时更新、共享项目库资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

  记者:“一村一特色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鼓足村庄“钱袋子”,还有其他收获吗?

  江彬:我们坚持乡村振兴不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仅把一个个产业村树起来,还同步把一个个文明村、幸福村立起来。

  我们围绕群众当前关心的焦点问题,集中修订村规民约,对1662个村全覆盖专项巡察,积极开展“最美家庭”“乡风文明之星”等评选活动,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建会率90%以上,“一村一法律顾问”全面推开,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村10个、省级20个,推进乡村善治。

  我们统筹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建成共享空间1200余处,组建兴趣社团1700余个、农村教育联盟35个,建设“医教养”综合体12个,规划布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42个,集聚培育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700余人,打造5分钟共建共享圈、15分钟党群服务圈、30分钟应急救援圈,助推各类优质资源投向农村,持续增强乡村治理实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