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里人涌进大山
2021-06-17 14:09: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贵州省仁怀市蔺田村第一书记 赵胡

  赵胡(右)与群众拉家常、聊农事。资料图

  2015年3月,刚调入市机关工作不久,我主动请缨加入驻村队伍,到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担任第一书记。

  蔺田村面积11.3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组,718户2718人,彼时建档立卡贫困户190户656人。刚到蔺田村,看到山是光秃秃的山,路是泥巴路、石子路,房多是破旧不堪的木材房。

  治穷必须找准穷根。驻村头两月,每天与干部群众拉家常、聊农事,笔记写了5万余字。笔记里,有退休干部舒泽明的叹息:“村里近10年没啥改观,农民老火哟!”有村民朱顺江的抱怨:“我们与邻村共用一个变压器,还有些电杆是木杆子,一到煮饭高峰常常保险丝烧断,春节联欢晚会都看不顺畅哟!”……

  不过除了这些,我也发现了蔺田村的优势:风景好、气候好。如能改造好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再引入旅游产业,发展前景一定很好。

  改变群众卫生观念成了我的首要任务。我立即组织开群众会、搞宣讲会、发宣传单。可讲了一大堆,根本没效果。有群众说,山坡上的活儿都干不完,哪有时间搞这些?若你们看不过眼,就来扫嘛!

  扫就扫!我带上驻村工作组成员、村干部、党员,天一亮就为“典型户”打扫房前屋后卫生。等农户起床,院落已是干净整洁。

  “赵书记,您还真扫啊!”个别群众带着愧疚说。这虽是我“将他们的军”,但群众自觉性渐渐增强了,每家每户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

  此后,我继续带领大家制定村规民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用制度形式将治理成效巩固下来。同时积极发挥党员干部作用,成立志愿队、服务队,开展责任包保。经过努力,蔺田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

  但我仍觉得远远不够,心里一直有个梦,那就是立足蔺田村自然风光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将城里人请进来游玩消费,带动地方发展。

  可发展旅游产业投入资金大,一般人不敢来。一次偶然机会,我碰上了杨远帮从贵阳回乡探亲。他在外经商,事业有成、资金雄厚,又是本地人,请他回来搞发展,应该有戏。

  初次见面,我和杨远帮聊了3个多小时。他提出到距蔺田不远的平正乡吃饭,那里人很多、生意好。饭后我借题发挥:“蔺田和平正条件一样,如果发展农家乐、开展旅游业,不是很好吗?”杨远帮当时没有回答。

  第二天,杨远帮要回贵阳。为能及时与他沟通,天刚亮我就匆匆赶到他歇宿的堂哥杨远发家,又聊了近2个小时。七八天过去了,杨远帮仍没回复。趁逢周末,我和镇干部干脆直接赶到贵阳,和杨远帮面对面商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从政策宣传、家乡群众所需所盼等方面,不停给杨远帮做思想工作。一周内,他就带着相关人员回家实地考察,并将建农家乐纳入日程。

  2015年,蔺田村第一个农家乐动工开建。此后,我利用村内9棵千年古银杏树和盐运文化,以及平均海拔1000米的资源优势,动员群众将多余房间改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积极争取政策,新建小木屋等避暑房,把村庄打造成度假康养避暑的好去处。

  现在,蔺田村数个农家乐陆续开业,音乐喷泉、游泳池、山地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场、跑马场、射箭场、篮球场、足球场等旅游配套设施一并投入使用,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左右。

  城里人纷纷涌进大山,旅游产业搞好了,群众口袋变鼓了,村庄正大步向乡村振兴迈进。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