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屏边:“四动”齐发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组织化
2020-09-30 11:0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屏组轩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年来,屏边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立足地域特点,挖掘山潜力,念好山字经,做好山文章,把山区劣势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以高原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组织发动,着力解决“种什么”的问题。一是科学谋划明方向。立足屏边县传统产业实际及立体气候特点,在充分听取林果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科学提出种植业“十百千”工程,确定了猕猴桃、枇杷、荔枝三大主导产业,为产业扶贫组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多措并举抓宣传。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群众大会、“三会一课”、民俗节庆等活动,大力宣传县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十百千”工程规划、扶持政策、发展前景,并邀请本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现场“现身说法”,让群众全面了解种植业“十百千”工程。三是“敲门服务”强引导。在广泛宣传基础上,深入开展“敲门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寨、进农家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累计走访3.12万户,帮助制定实施扶贫计划2210个,推动了屏边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猕猴桃、枇杷、荔枝、砂仁等产业规模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9.2万亩,砂仁面积达到了10.2万亩。

  党员带动,着力解决“不想种”的问题。一是示范带动重引领。为消除群众对主导产业发展顾虑,各基层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头试种猕猴桃、枇杷、荔枝等新品种,通过科学精细的管理和对市场的精准判断,先行先试党员已提前脱贫,为群众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农村党员发展产业5.82万亩。二是网格包干抓结对。在党员自己发展的同时,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行网格分片包干制度,明确每名党员重点联系3至5户贫困群众,从栽种、施肥、疏果等环节对联系群众手把手传授种植技能。目前,党员网格结对贫困群众达18041户。三是共建联动同富裕。针对有实际困难的贫困户,基层党组织采取“党员出资金出技术+贫困户出地出劳力”的共建共享种植模式,着力解决无启动资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问题,形成了贫困群众齐心协力发展产业的良好局面。

  培训推动,着力解决“不会种”的问题。一是建阵地。为解决群众不懂种植技术的问题,各级党组织结合乡镇党校建设,一体推进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并配套面积不少于20亩的实践基地,实现每个基地各有两个以上种、养殖示范项目,为开展群众实用技术培训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目前共建有教育实训基地7个,实践基地45块。二是抓培训。由县委党校牵头,整合农科等相关部门培训资源,依托“双推进”实训基地,采取征求群众培训意愿、党组织确定培训内容、实训基地开展培训的“群众点菜+组织配菜+基地上菜”培训模式,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开展党性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农户至少掌握1门以上的技术。共开展培训206期1.58万余人。三是求实效。抓实抓细培训前、后两个环节,培训前发放培训需求意见征求表,培训后定期走访跟踪,推动培训成果转化,并适时开展技术指导,不断提升群众种植技术水平。以屏边荔枝为例,平均亩产从2014年390公斤提高到2019年680公斤,增幅达74.4%。

  合作联动,着力解决“卖不掉”的问题。一是抱团发展创品牌。鼓励各基层党组织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工程,全力打好“绿色生态”和“民族文化”两张牌。目前,成立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121个;屏边荔枝荣获中国国际荔枝产业发展论坛擂台赛金奖,猕猴桃先后4次荣获国际、国内展销会、品鉴会金奖。二是电商扶贫拓销路。深入实施“党建+互联网”工程,借助沪滇协作、中信集团定点帮扶等机遇,搭建县乡村三级电商平台,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合作,通过淘宝、微信、直播带货等方式,全力拓展农特产品销路。2019年以来,通过网络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助农增收1.38亿元。三是挂钩帮扶出成效。基层党组织积极与挂联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单位购销、结对助销、劳务帮销等方式,稳定贫困户脱贫增收渠道。比如:省中医院自与屏边县新华乡建立消费扶贫关系以来,累计采购农特产品198.41万元,结对助销贫困户150余户。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