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云岩村第一书记朱良军带着妻子扶贫
2019-06-06 17:1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卓建华 宋世秀 本报记者 姜嘉琪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57岁的朱良军从没想过:临近退休还能在广袤的农村“大展身手”,为脱贫攻坚发光发热;妻子王淑平更没想过,已从县房地产管理局退休的自己会成为“编外”驻村工作队员,辅助丈夫朱良军扶贫。夫妻俩一起驻村,携手书写了一曲“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扶贫歌。

 

朱良军(左四)走访群众

 

  2017年4月,朱良军被湖南慈利县纪委派驻溪口镇云岩村任第一书记。云岩村是典型的贫困山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82户、329人。由于这里是喀斯特地貌,地里留不住水,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孩子独守大山。村里有的组不通路、不通水,村民过着挑水喝的生活。

  军人出身的朱良军身上有一股拼劲,没有被村子的贫困吓倒。他每天翻山越岭走访村民,双腿被荆棘划破、鞋子磨破几双,详细了解每一户贫困家庭的情况,他甚至记得贫困户家中养了哪些牲畜。村民们亲切地喊他“军哥”书记。

  驻村的辛劳、走村入户的忙碌和一日三餐无保障,朱良军病倒了。2017年7月,朱良军开始头疼,整夜睡不着觉,医生诊断轻微脑梗,在县医院住了8天。得知丈夫的病情,在青海西宁照顾孙子的王淑萍心疼不已,当即回慈利和丈夫一起扶贫。

  朱良军出院那天,妻子王淑平和他一起驻村了。

  要想带动村民致富,就要先把村两委班子团结好。朱良军来之前,云岩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村支部委员朱冬明更是两次提出辞职。朱冬明原来一直在外面打工,收入不错,2016年1月回村任职。2017年9月,朱良军发现朱冬明连续两天没来上班,当晚便到朱冬明家了解情况。“朱书记,我真的干不了了,我做的是为大家好的事,可乡亲们却到我家指着我鼻子骂,家里还有老母亲,哪里受得了?”“你平时工作很努力,我都看在眼里,有什么委屈尽管跟我说。”经过促膝长谈,朱良军得知因为村里修路、分田等事情,有些村民不理解,便将怨气一股脑儿撒在朱冬明身上。“兄弟,以后再有这种事情我来上,有什么担子我们一起扛。”一番真情沟通,朱冬明终于同意留下来继续为村民服务。

  谁知没过一年,2018年7月,朱冬明又“撂挑子”了。“朱书记,这次我是死了心了,坚决不干。我城里的兄弟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我累死累活一月才一千多,养不起两个上学的娃和老母亲。” 原来,有朋友邀请朱冬明放弃村里的工作,去城里挣钱。朱良军再次上门,几个小时的劝说,朱冬明不为所动。

  怎么办?“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人心一定要齐。”朱良军尤为看中班子的团结。他先想办法稳住朱冬明,第三天带着妻子一起上门做工作。“兄弟,虽然城里挣钱多,但帮村民致富更有意义。我为啥快退休了还带着你嫂子来村里?就是为了咱大山的百姓。你想祖祖辈辈都这样肩挑背负、骡马出行吗?”朱冬明沉默了。“你不想让家中的老母亲过上喝自来水、走水泥路的生活吗?”王淑萍也趁热打铁:“你平时工作忙,嫂子可以帮你母亲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她老人家的生活。”看到朱良军夫妻如此真诚挽留,朱冬明保证以后不再说辞职了。

 

 

朱良军(左一)走访村民

 

 

  稳住了班子,下一步便是为村里规划产业。云岩村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狭窄,朱良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时王淑平无心的一句“村里的红薯口感好,营养丰富”给了他思路,一番调研后朱冬明决定引导大家种植红薯。

  想法刚说出来,就遭到群众质疑,“种红薯费时费力”“红薯不值钱”,但王淑平支持朱良军,“红薯直接卖不值钱,深加工之后却是‘宝贝’。”

  朱良军引导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走“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路子,把不值钱的红薯加工成城里人爱吃的红薯粉丝。

  建厂房、引进设备、建仓库都需要资金,朱良军寻求原单位的支持,争取到150余万元启动资金,新修900平方米的红薯粉丝加工厂一座、引进红薯加工机械设备40多台,改建仓库550平方米。2018年6月,慈利县鸿盛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43户贫困户加入其中。他们不仅可以足不出村到合作社务工,还能参与年底分红,人均增收上千元。

  贫困户汪星利今年40多岁,老婆年轻便离开这个家,留下了卧床的残疾女儿和70多岁的老母亲。因为家庭负担重,汪星利一直精神萎靡。红薯种植合作社成立后,朱良军劝说他加入。如今,汪星利一年有一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好了,人也勤快了。“我要努力干活,明年争取娶个媳妇回来。”如今汪星利逢人便笑。

  在朱良军的努力下,云岩村引进了中药材种植、光伏发电等各类产业项目,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截至目前,云岩村82户贫困户,除去纳入兜底保障的5户、15人,其余77户、314人全部脱贫。

  物质生活富裕了,朱良军和王淑萍又商量着为村里组建文艺队和篮球队。王淑萍利用自己擅长舞蹈的优势,在村里拉起了一支集舞蹈、弹唱于一体的文化队,义务帮村民买道具、定服装,教村民跳舞;她还帮村民联系教练,组建了村里第一支篮球队。渐渐地,村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接下来,我计划在村里实施路灯亮化工程、文体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让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朱良军说,妻子王淑平会陪着他一直在村,直到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