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我在村 | 我把“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2025-11-11 09:1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李青洋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24年10月,我到浙江省天台县石梁镇集云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助理。集云村地处浙江省5A级景区石梁镇腹地,海拔800余米,这里冬日冷艳,盛夏清凉,是赏雪、避暑的好去处。

  李青洋(左)在搬运高山蔬菜礼盒。夏忱 摄

  农学专业出身的我,还未来得及好好感受这田园景致,现实的课题已摆在眼前。在随村干部一次次的入户走访中,我发现集云村作为典型的农业村,九成农户以种植高山蔬菜为生,种植总面积超过800亩,菜苗就是村里的“绿色命脉”,托起了家家户户的日子。然而这些优质的高山蔬菜却长期依赖菜贩收购,精品化程度低,导致好菜难卖好价。更令人忧心的是,高山冬季气温寒冷,普通农作物难存活,大片农田被迫闲置。

  从那以后,我时常跑去镇农技员王忠兴老师的办公室请教,在交流中,我意识到集云村高山蔬菜精品化,缺的不是品质,而是飞出高山的“翅膀”。由于交通运输不便、冷链成本高、蔬菜难保鲜,礼盒精品化始终推进缓慢。

  要打破困局,就必须在成本与渠道之间寻找新的平衡。我一头扎进往年销售数据、走进田埂地头,反复与王老师、村干部们探讨,一个思路逐渐明朗:既然传统模式利润微薄,线上快递成本高昂,那为何不依托本地游客资源,做农产品“伴手礼”的文章?

  今年5月,我在村“两委”会议上大胆提议:由村集体牵头,选取几家优质种植户,推出高山蔬菜伴手礼,借助农家乐,吸引就餐的游客品尝并现场下单,游客只需一个电话,我们即采即摘、半小时送达,他们既带走了新鲜,我们也节省了物流成本。同时,瞄准周边大宗订单,以规模摊薄运输成本,让蔬菜真正“有价有市”。

  起步并不容易,有农户犹豫:“原来那样卖卖也挺好”“新办法会不会亏本?”面对这些质疑,村党总支书记果断表态:“村里一直想做高山蔬菜精品化,小李的想法我支持!”“第一年,大胆试,我们做你的后盾!”这番话如同春风般,吹散了我心里的忐忑。

  就这样,我随村干部逐户沟通,建立“村集体+农户”“订单收购+价格保护”利益联结机制,根据订单量,以高于传统收购渠道40%的价格与农户达成协议,确保农户“零风险”参与。王忠兴老师更亲手教我礼盒搭配:如何排布蔬菜、如何保鲜更久、如何选品最优。一点一滴,我从零学起,争取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源头打通后,我全力投入宣传。我牵头与村书记拍摄宣传视频,设计宣传海报。清晨六点与镇宣传员上山取景,捕捉蔬菜最佳状态;借助石梁避暑节、片区现场会等活动大力推广,并积极对接农业银行等渠道拓展销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个月销售,礼盒售出500余份。农户到手的钱,每斤能多1元左右。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加入我们,嵊州一家超市的配送方也与我们达成明年的初步合作。

  看着满载蔬菜的货车缓缓驶出村口,我忽然鼻尖一酸。一年的努力,在那一刻都有了真实的重量。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