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我来到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王林坡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能够在王林坡村这片广阔田野向下扎根、蹲苗沉淀,是今后向上生长、抽枝生芽的宝贵财富。
我本硕都是农学专业,可以说是一名“农艺人”。王林坡村是当地有名的网红村,到村第一天村书记王红军就和我介绍,我们村的绿林大樱桃非常有名。这时我就想:作为选调生、农艺人,该如何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动樱桃产业更好地发展呢?
恰巧这个时候,村里刚刚引进了大樱桃制冷休眠调控技术,但由于是第一年引入,对温度、时间的把控还不够精准,导致产量不高。看到村民焦急的样子,我就和村书记王红军商量,请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来给咱指导指导吧。村书记反应过来“小李,你不就是农大毕业的吗,快看看怎么联系上专家。”随后我就多方联络校友,请农大教授来村里实地考察,找到了问题所在,又多次通过视频授课,最终确定了采用“一根棍”的种植技术来提升产量。第二年,我们的大樱桃平均每个大棚增产了1000斤。我还通过开展直播培训带着村民学直播、跑销路。如今,村里的樱桃苗卖到了新疆、内蒙古等地,40多位老乡在家门口端稳了“产业碗”。看着枝头沉甸甸的樱桃和村民笑弯的眉眼,我突然懂了:农艺人的学问,不仅在书本里,更在泥土中。
经过前期的产业发展,村里攒下了“第一桶金”,建成了汶水画廊景观带。但是我发现,由于文旅产业链条的不完善,游客根本留不住,出现了捧着“金饭碗”没饭吃的问题。好风景如何转换为好“钱”景,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
去年5月,我和村“两委”一起到陕西袁家村学习考察,看到袁家村的文旅产业搞得红红火火,大家都很“眼热”。但是在看到很多地方引进袁家村模式失败的案例后,大家的心又凉了一截。我们到底要不要搞,大家的心里都打了一个问号。我反复研读袁家村赠送的书籍,学习袁家村经验,最终形成了一份1万字的可行性报告交给了村书记,经过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后,一致通过,我们就是要打造全市首个具有鲁中特色的乡村民俗生活体验区。期间,我邀请了泰山科技学院的志愿者为村庄设计墙绘,营造氛围,为村庄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进一步丰富业态,我策划了春季踏青采摘、夏季泉乡夜游、秋季重走御道、冬季赶大集等四个主题活动。“五一”期间,草坪音乐节、篝火晚会场场爆满,累计接待游客6.6万人次。
游客越来越多,来研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我主动请缨,打造了红色历史教育线、民俗文化探秘线、农耕文化体验线等3条研学路线,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两年来,共为1.3万余人次提供讲解服务。
村庄有了新面貌,通过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于是,我从文字和镜头两面入手,撰写了四部纪录片脚本,累计发布典型经验类稿件17篇,借助文字的力量讲好了王林坡的发展故事。
我还借助镜头捕捉王林坡的动人瞬间,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详细展示,运营的泰山泉乡王林坡抖音号,共获得4.7万点赞。看到抖音宣传的效果非常好,接着我又策划了“优质短视频”打卡活动,网红博主齐聚王林坡村,为村庄带来了泼天的流量。
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就是用“小切口”写好“大文章”、以“小支点”撬动“大发展”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筑梦征程上,我将继续向下扎根、向上开花,书写不负时代的青春答卷。
李鲁侨
李鲁侨(中)与村民座谈交流,了解记录村民诉求。(泰山区委组织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