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缕晨光掠过茶山时,我骑着电瓶车沿长滩湖巡查,湖面粼粼波光里晃着山的影子,岸边新栽的黄金菊在风里轻轻摇。手机震了震,是老党员李大爷的语音:“李书记,罗沟头那桥又漫水咯!”这是我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万民村驻村的第526天,村民的每段语音里,都藏着村子振兴的密码。
守护这汪清水,是驻村工作的头等大事,而党员们便是最早行动起来的人。去年初春,党员老罗急吼吼来电话:“李书记,湖边堆起了好些垃圾!”挂了电话,我立刻和村书记王锐锋召集15名党员,打着手电沿着湖岸清理,一晚上清出3.7吨露营杂物。经此一事,我们索性发动119名党员分片当起“生态哨兵”,劝离违规垂钓者、清理岸边垃圾成了大家的日常。68岁的老党员王登云走村串户时,总念着自编的顺口溜:“垃圾不落地,湖水更碧绿。”如今,每年迁徙季,成群的候鸟会在长滩湖边停留,村民们说这是给咱守湖人的勋章。
产业账曾让我整夜难眠。2023年底,村集体账户上只剩4.7万元。在蒲江县委统战部指导下,我跟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决定巧借全县“两个替代”生态种植东风,申报100亩沿湖周边“两个替代”智慧茶园示范基地,利用域内梯田形态种植多色蔷薇、月季等,形成“茶海花梯”景观。
通过入户走访和前景宣传,我们发动村民成立里仁农业专业合作社,以茶园折价入股。同时,在“村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下,对100亩智慧茶园全部安装物联网传感器,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数字化管理,在提高茶叶品质的同时,以“茶海花梯”美景吸引游客打卡。
与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生态教育和茶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去年,300平方米的“里仁轩”餐厅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实现茶叶、餐饮双丰收。最让村民惊喜的是全国首款“碳中和”茶叶——“蒲江雀舌”在万民村问世,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村民陈大姐算起细账:“我在茶园务工每天赚200多元,年底还能拿合作社分红,去年光这两项就增收1.5万元!”
2024年,万民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破60万元,83户村民在家门口挣钱,我们计划投资的500万元栀子花茶厂项目,已实质推动土地流转等前期工作。
村里刚开始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五清四化”行动那会,村民们瞧着热闹,但没人参与。有人说,买点花草摆摆装点下门面就行。可我知道,干净院子是给自家添福气。我带着村“两委”成员挨家劝:“张嬢嬢,院角种月季好看不?”我和村支书带头打造了一户“最美庭院”样板,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现在,沿着蒲名路3.7公里的景观带,每隔百米就有村民自发送来的盆栽点缀。沿途的2处景观节点,已然成为骑行徒步的拍照打卡点。
63岁的袁大叔主动承担了村口的垃圾转运站清理工作,每天把转运站整理得井井有条。自行动开展以来,全村累计清运垃圾30余车,升级改造垃圾转运站16个,150多户人家的院子都收拾得清清爽爽。
如今,长滩湖畔的茶山不仅守护着全县人民的饮用水源安全,还成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让万民村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了平衡点。
新党群服务中心的奖牌映着窗外的长滩湖,53岁的陈幺伯正带游客看“鹭栖长滩”摄影点:“现在的日子,跟这湖水一样清亮!”我翻着驻村日志,听着长滩湖水拍打堤岸,风拂过茶山,混着远处孩子们的笑声,那是万民村最动听的旋律。
李翔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万民村驻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