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精耕村级后备力量“培育田”
2025-07-24 07:2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吉组轩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本报讯(吉组轩)为提前布局2026年村“两委”换届工作,整体提升村班子建设水平,吉林省近年来坚持早谋早动、系统施策,通过精准筛选、精心培养、精细管理、精准使用等一系列举措,着力打造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村干部后备力量队伍,蓄好村干部队伍“源头活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人员筛选上,吉林省逐村建立“大中小”三张名单,确保人选优中选优。先是由县级党委组织部会同公安等相关部门,对符合年龄和学历要求的人员进行全面筛查,全省共确定33万余人“大名单”;之后县乡领导通过走访摸排,结合各村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名单进行针对性“瘦身”,确定8万余人的“中名单”;最后县乡共同对剩余人员进行全面考察,经县级资格联审,最终确定后备力量1.9万余人。这些后备力量平均年龄37.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6.2%,整体结构更趋合理。

  培养方面推行“三训联动”模式。为每名后备力量各明确1名乡镇机关干部和1名优秀村干部作为帮带导师,通过面对面讲工作思路、手把手教业务技能的方式传帮带;安排后备力量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全面参与村内日常事务处理,特别是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攻坚一线实践锻炼,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后备力量集中培训同村干部轮训结合起来,对换届拟使用的后备力量开展重点培训,2025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培训。

  监督管理构建起多层次模式。全省组织召开后备力量集体谈话会94次,覆盖50%的后备力量,包联乡镇的县级领导和乡镇领导也会定期与后备力量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乡镇每半年收集汇总后备力量成长情况,年终进行“成熟度”评估并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动态记录发展轨迹;按照“能进能出、优进劣退”原则,对不适宜继续作为培养对象的人员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队伍质量。

  用人上树立“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鲜明导向。2024年已将条件成熟的优秀后备力量补充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建立现任村党组织书记“红黄牌”退出机制,对连续2年排名靠后的进行组织调整,并安排后备力量接任;2026年村“两委”集中换届时,将优先推荐成熟后备力量参选,充分激发队伍的干事活力。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