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安福龙,来自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但从2023年6月开始,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西北沟村,我的身份是驻村第一书记。从那刻起,我的生活重心便从大学讲台,彻底转移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刚来时,这个燕山深处的小山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虽然脱了贫,但281户人家,人均耕地还不到一亩。更让我心头沉甸甸的是,还有14户脱贫户、3户防返贫监测户、20户低保户和5户五保户,需要持续关注。
怎么让这片土地真正焕发生机?这成了我和工作队同事们日夜思考的问题。一年下来,我们走遍了全村,走访了1800多人次,把每家每户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走访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村子要发展,党建这个“牛鼻子”必须抓牢。我和村党支部的同志们一起规范党组织生活,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土话和身边发生的变化,讲“八项规定咋就让村风变好了”,大家一听就懂,反响挺好。看着党员们的心一点点聚拢起来,我知道我做对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对照着村里的实际,发现了几个让党员干部一听就发怵的“硬骨头”。比如,村里的环境脏乱差。一开始,面对这个问题,村干部们老想着“差不多就行”,不敢下决心彻底整治。但随着学习地深入,我和村干部认识到,硬着头皮也得把环境给整治好,而这一步的关键,是要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帮着规划好村子,还大力宣传了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并专门找了块地方,把能沤肥的垃圾,集中起来变废为宝。现在的西北沟村环境整洁多了,老百姓的心也敞亮了。
安福龙走访村民。(西北沟村村委会供图)
驻村工作,除了要排忧解难聚人心,还要当好村民的“暖心人”。工作队严格落实防返贫监测,生怕漏掉任何预警信息。逢年过节,困难群众始终是驻村工作队最牵挂的。去年春节,我们慰问了30户特殊困难家庭,送去了8000元慰问金。看见村里困难学生朱莹莹面临失学的风险,我更是夜不能寐,经过多方打听,终于促成了天津一对夫妇伸出援手,承诺资助她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这不仅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给了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类似这样的事儿还有很多,去年村部和周边突然用水困难,工作队得知后,急坏了。我赶紧联系了学校,争取来9000元资金,把水井下掏深了5米,及时解决了大家的吃水难题,看着清水重新流出来,乡亲们笑了,我也松了口气。每次想到这些,我的心也跟着暖了起来。
当然,驻村第一书记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当好产业振兴的“引路人”。我琢磨着得把学校的专业优势用起来,便请来了畜牧兽医专家,他们不辞辛苦,4次跑到养殖户家里,手把手地教疫病防治、科学养殖,实实在在地帮村民提高了效益。养殖户增收后,还送来锦旗。现代农林学院的教授,更是成了村里的常客,在种植户张明祥的山楂园里传授技术,帮他实现了超预期的增收。
但光种得好、养得好还不行,还得卖出去。我和村干部们又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帮老乡们卖红薯、山楂等农产品,半年就卖了8万多元。尤其是在去年红薯滞销时,眼看红薯要烂在地里了,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学校工会,采购了7800斤,帮老乡们增收1万多块。我们还帮村民朱青林,在网上开店,把他家的煎饼、鲜粉卖到了网上,半年销售额达到了3.6万元。
赚钱的路子宽了,村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去年,我们又为村里引进了学校的艺术设计学院创美空间设计团队。老师们带着团队,围坐在村里一起探讨:怎么为农产品设计包装,怎么规划工艺坊建设。看着纸面上的蓝图逐渐变清晰,我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更让人欣慰的是,团队老师还手把手地教授残障村民扎染、蜡染的技艺,并协助他们开设了淘宝、抖音店铺,带动了10多户村民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当看着田婶第一次靠自己的扎染作品,在网上卖出钱时,我深深感到,这才是阻断贫困的长久之计!
现在,我和驻村工作队又把很大精力都放在了300亩山枣种植项目上。站在那50亩种区苗木边,看着青翠的苗木长势喜人,我的心里充满了希望。这个项目计划今年10月全面启动!它不仅承载着西北沟的未来,还能在建成后,提供50多个家门口就业的工作岗位,为村级集体一年增收20多万元。瞧,这不正是咱村未来发展的“大引擎”?
驻村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前不久,那场近20年不遇的大洪水,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连续三次洪水,山石冲下来堵死了路。看着乡亲们出行困难,我和工作队一咬牙,把原本用作生活经费的1.7万元拿出来,雇了大型机械紧急清淤,总算把路抢通了。洪水过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跑项目,争取到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新建了高标准公厕,硬化了375米农田路,修复了水井和水利设施,努力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你要问驻村工作苦不苦?告诉你,确实苦!但每当走在村里,看到新装的路灯,照亮了夜晚的山道,听到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用着我们拉来赞助的新课桌椅读书,闻到朱青林家网店煎饼飘出的香气,所有的驻村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西北沟村驻村第一书记 安福龙口述
本报记者 车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