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我来到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西港镇下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下庄村冷冷清清,和我想象中热闹的场景完全不一样。后来才知道,这里因拆迁改造,村民们搬出原来的地方,分散住在外面。每次入户走访,我都要跑大老远的路。
记得第一次走访,我走了整整一上午才找到两户人家,回到村委会时腿都打颤。村党支部书记袁育智对我说,“小张,咱村村民居住分散,你这么跑,既浪费精力工作效率也不高,我这里有辆小电驴,跟了我三年,现在交给你。”我如获至宝,心想今后的走访,就靠它了。
真正让我开始绘制“民心地图”的是一次“生存认证”工作。“生存认证”是政策落地的基础,可许多老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有的子女不在身边,让他们在手机上操作确实有点困难。
有一次,我给王奶奶打微信视频,教她做人脸认证。手机那头,她眯着眼睛凑近屏幕,手指颤巍巍地划拉半天,怎么也点不准地方。我隔着屏幕一遍遍说:“奶奶,您别急,先把手机拿稳,对,再往左一点……”可网络时好时坏,她的脸在镜头里忽明忽暗,急得直叹气。挂了电话,我心里不是滋味——光靠视频,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我骑上小电驴上门,王奶奶见我来了,赶紧从抽屉里摸出老年机,不好意思地说:“姑娘,我这老花眼,实在摆弄不来。”我蹲在她身边,一步步教她:“先点这里,再眨眨眼……”试了好几次,终于成功了。她拉着我的手直念叨:“可算弄好喽!”回程时下起小雨,小电驴在泥路上打滑,我却哼起了歌。
后来我把认证步骤打印成超级大号字体的流程图,还配上简单易懂的图示,送到老人家里,这样他们下次认证时就能照着做了。
村里还有三位特扶人员,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身边也没子女照料,于是我与村委同事主动登门,帮他们认证。李大爷认证通过后,红着眼眶说:“我们没有收入,也没有子女,就靠着特扶资金生活,党没忘了咱呐!”这句话沉淀在我心中,我下决心要通过日复一日的走访,将村民们温暖联结。
党员教育管理同样面临挑战。村里的党员住得分散,有的在城里打工,有的搬到了安置小区,怎么让大家“离村不离党,学习不掉线”?我尝试把党课搬上“云端”。然而,首次线上党课就遇到了问题:张叔的手机怎么也连不上麦,李婶那边网络卡成了“幻灯片”,还有几位老党员对着屏幕直发愣,连“举手”功能都找不到。我迅速调整策略,一方面,联系年轻党员与年长党员“结对子”,提供“技术支援”;另一方面,将学习资料汇编成册,骑着“小电驴”化身“送学快递员”。记得第一次给腿脚不便的老党员李伯送学习材料时,他开心地说:“这下不用出门,就能参加学习啦!”这话让我心头一热。
从那以后,我更加珍惜每一次村民到村委会开会、办事、活动的机会,与他们一起唠家常,入户帮扶困难村民,调节民情纠纷,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
这辆小电驴也成了村里的"便民服务车"。未来,我将继续骑着它,在“民心地图”上,描绘更温暖的色彩。
张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