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聚焦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村级后备力量培育为重要抓手,聚焦选、育、管、用全周期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筛选,广纳贤才建梯队
“以前觉得村干部都是些老面孔”,现在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加入,村里的发展更有盼头了。”平原镇台头村的老党员杨通玉指着公示栏的后备力量名单欣慰地说。
为真正把“能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出来,德江县突破地域和身份限制,将选人视野拓宽至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专干、合作社负责人等群体,优中选优充实村级后备力量。
为保障选拔质量与精准度,建立村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初审、县级部门联审“三级联审”机制,建立“一村一档”人才数据库,全面掌握村级人才底数,实现数据清、情况明、动态准。
截至目前,全县分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370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62%。
多元培育,实战赋能促成长
选拔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后备力量育得好、能成才。德江县始终坚持“选育并重”理念,秉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构建起“阵地依托+部门联动”的多元培育体系。
为此,发挥县乡党校、新时代大讲堂等主阵地作用,强化日常培育;联动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设计开设种养殖技术、网络直播、产品深加工等特色课程,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不仅如此,该县实施的“十人跟岗、百人提升、千人培训”行动,助力1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前往浙江、江苏等地跟岗学习,133人参与学历提升,1314人参加县乡提能提质培训。
“经过培训,我确立了党建+产业的发展思路,推进集体经济增收。”龙泉乡居池坝村党支部书记张良说。
精细管理,关怀激励稳队伍
“每月1200元补贴,是肯定,更是鞭策。”曾家坝村后备干部张欢欢感叹道。德江县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强化激励保障,让村级后备力量留得下、有干劲、能成长。
在管理上,通过建立“一人一档”管理制度,对村级后备力量实行分级管理,定期对后备力量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群众认可度进行评议,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将优秀后备力量吸纳到村“两委”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确保队伍有进有出、动态优化。
在激励上,根据后备力量的岗位职责、工作实绩,给予每人每月900-1200元不等的补贴,既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更增强其归属感与责任感。
创新任用,人尽其才助振兴
“把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德江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德江县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原则,创新后备力量任用方式,让好苗子在基层一线挑大梁、当主角。
让有产业经验的去产业薄弱村传经送宝,让懂电商运营的去特色产品村“拓市”增收,全县打破地域限制,建立跨村交流制度,安排11名后备力量异地交流,既为薄弱村注入发展活力,也为后备力量搭建历练平台。
此外,德江县深入实施“三项培养”工程,即把优秀后备力量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后备力量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后备力量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着力构建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近年来,已有235名村级后备力量通过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38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