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北区:183名驻村干部的基层蜕变
2025-09-09 14:5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李清伟 黎朝仪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长滩镇新铺村廖书记陪同残疾脱贫户前往区里办理残疾证,贵台镇百美村梁书记仔细记录客户的订单,平吉镇平里村宋书记耐心调解矛盾纠纷……这些忙碌而温暖的画面,正是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新一届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实干担当的真实缩影。

  今年4月,该区精准选派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72个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及帮扶任务较重的村庄,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183名驻村干部已从“新兵”成长为熟悉农村、心系农民的“三农老手”。

  “零工市场”促就业

  做好驻村工作,首先要心系群众急难愁盼。

  驻村伊始,那蒙镇竹山村第一书记陈业友就深入农户走访调研,写好“驻村第一课”答卷。了解到村民农闲时缺乏收入,他牵头成立竹山村小零工市场,积极为剩余劳动力对接就业机会。同时建立劳动力名册,动态更新就业信息,重点帮助脱贫户稳定就业,降低返贫风险。今年以来,陈业友和队员们已帮助225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务工收入总计超过43万元。

  无独有偶,在大直镇大直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胜先也在为村民任桂芬推荐合适的岗位。

  今年以来,钦北区以城区2个标准化零工市场为核心,依托3个中心镇设立镇级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和零工市场,辐射带动建设N个村(社区)零工市场(驿站),构建起“2+3+N”就业服务体系。依托零工市场平台,驻村工作队通过信息推介、技能培训、供需对接和送工上岗等服务,已为2000多名村民精准匹配岗位,有效缓解就近就业难题。

  “周五有约”带产业

  村庄要发展,产业是关键。

  每周五,贵台镇百美村党群服务中心内,山水豆腐花、特色紫米、农家蜂蜜等整齐摆放,静候“周五之约”。为推广本地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晶晶和队员们组织带货活动,通过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群接收订单,把土鸡、土鸭、蜂蜜、紫米、豆腐花等农特产品,用自己的私家车运往城区。

  同一天,在长滩镇新铺村,驻村第一书记廖海纯和队员们也在紧张地打包特色斗鸡及其他农产品。每周五,她们就变身“推销员”和“送货员”。3个多月来已为村民建立起一条高效的农产品销售“直通车道”。“每到周五虽然特别忙,但能帮村民增收,我们内心也特别快乐。”廖海纯笑着说。

  今年恰逢钦北区荔枝、龙眼、黄皮等特色水果丰收,全区55个村纷纷开展类似“周五有约”的助农带货活动,逐渐形成了一场土特产“周五有约”的销售盛会。今年以来,全区驻村工作队已累计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超5万件,助农增收突破80万元。

  “书记评理”解纠纷

  “感谢赵书记主持公道,我的地现在顺利种上玉米了。”8月18日,大寺镇宿禾村村民吴有田对驻村第一书记赵仰俊连声道谢。

  此前,他与同村村民因这块“玉米地”的权属问题争执不下。赵仰俊主动接过了这块“烫手山芋”,带领驻村队员和村“两委”干部走访老党员、老村民,查阅历史资料,逐一收集证据,随后召集村党支部书记及其他“书记评理团”成员共同调解。最终对方心服口服,主动道歉。

  在平吉镇广平村,施家两兄弟因屋檐排水和摄像头监控视角的问题争执不休。驻村第一书记黎言没有简单劝和,而是带领队员拿起工具,现场调整了屋檐水管的排水角度和摄像头的监控方向,从实际层面化解了纠纷。黎言表示:“很多矛盾纠纷不能光讲道理,关键是要找到‘情面’和‘实际’之间的平衡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这几个月的实践证明,我们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是选对了、选准了,是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钦北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