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晚,暑气未消。广西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九队,李队长家门口早已围坐满了乡亲。驻村工作队队员罗志勇没拿话筒,也没设讲台,清了清嗓子就用一口浓重的“啀话”开讲:“作为党员,要时刻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带着田埂气息的话语随晚风飘远,把党的新精神悄悄送进了在场每一位党员的心里。这充满“泥土味”的场景,正是陆川县“乡音党课”在基层生根发芽的生动写照。
农村党员教育怎么摆脱“念文件、划重点”的老套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真正落到田间地头?面对这些基层治理中的常见难题,陆川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乡音”为桥、以“党课”为媒,打造“乡音党课”品牌,让党的声音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要让党课入脑入心,首先得让内容对路、讲师对味。陆川县创新推出“双轨并行”的讲师队伍建设模式,配套“点单派单”机制,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一方面,从县内外请来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讲师团”,30名核心成员个个理论功底扎实,确保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清、讲得透;另一方面,在村里“挖宝贝”,把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优秀村干部等“田秀才”“土专家”请出来,组建150人的“乡土讲师团”,他们熟悉村情民意,讲政策能结合“身边事”,说理论能融入“家常话”。基层“点单”提需求,县乡“派单”配讲师,两支队手拉手、互补位,让党课既见高度又接温度。
“起新房是好事,但动工前得办齐手续,可不能蛮干!”在乌石镇龙化村下排屯的灯光球场上,村党总支书记李荣初结合村里建房的例子,把宅基地政策讲得明明白白。这样的党课,从不在会议室“端着讲”,专往村民家门口、田埂上、古树荫下钻。讲师们盘腿坐在板凳上,用方言俚语唠嗑,把乡村振兴政策、惠农补贴、实用技术,都转化成“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家常话。抽象的理论成了看得见的身边事,高深的政策成了摸得着的实惠,党的声音自然就穿透了“最后一公里”。
“这党课听得进、用得上!”龙化村党员李华军算起了“明白账”,“之前不清楚种粮补贴咋申领,听课后第二天就去办了,现在钱都到账了。”这样的反馈,道出了“乡音党课”的实效。
自推行以来,全县180余名党员教育讲师下沉村屯,开展宣讲260余场次,覆盖164个行政村(社区),带动1.3万名党员干部掀起理论学习热潮。更难得的是,“讲”和“做”拧成了一股绳——讲师们边讲政策边听民声,当场记下群众的急难愁盼,回头就盯着办。截至目前,310余件烦心事得到解决,从宅基地纠纷到灌溉渠修缮,桩桩件件都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如今在陆川,“乡音党课”不仅是党员教育的新载体,更成了干部群众的“连心桥”。党的声音顺着乡音传得远,干部的脚步跟着民心走得实,基层治理的活力在这一来一往中越发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