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围绕破解基层组织“两个功能”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效能不够等问题,按照“内外兼修”“表里同治”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支部过硬型、产业兴旺型、和美共融型村庄建设,开出了一剂抓好农区党建赋能乡村全面发展的“岷县处方”。
围绕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建设“支部过硬”型村庄。坚持把选优配强支部班子、锻造过硬党员队伍作为建强战斗堡垒、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抓手,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招聘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11名、村文书36名,排摸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4个,完成373名村党组织书记及746名后备人选分析研判工作,动态调整后备人选38人。强化“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深入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行动,组织922名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全县所有村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占比达到71.9%。
聚焦群众增收致富,着力建设“产业兴旺”型村庄。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党建赋能·强链兴产”行动,推动乡村主导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优化调整产业党委5个,确定产业链县级包抓领导5人,23名县直单位(部门)和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产业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依托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通过以师带徒和帮带联系的方式,组建专家团队5支35人;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类重点项目两个专员”的模式,组建工作专班5个,选派“服务专员”25人,先后开展服务指导50场次、培训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次。
突出文明新风培树,着力建设“和美共融”型村庄。坚持把“关键少数”带“少数关键”“少数关键”管“关键少数”作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将整治农村高额彩礼、培树乡村文明新风等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村“两委”班子考核,培育选树移风易俗示范村(示范户)、最美家庭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560个。围绕操办红白喜事、日常人情来往等指导359个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3次,组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1488个,覆盖乡村两级的移风易俗劝导队、乡风文明建设志愿服务队380多支,并及时通过“红黑榜”对先进事迹、道德榜样进行张榜宣传,让文明新风成为乡村社会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