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看这是国家的‘国’,国字有8画……”一大早,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阳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热闹非凡。如今,武山县各个党群服务中心变成了孩子们画板报、弹古筝的“快乐学堂”,这里也随处可以看到老年人打乒乓、下棋、绘画的身影。
正值盛夏,金黄的麦粒“占领”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院,村阵地“开院晒粮”晒的是金灿灿的麦粒,暖的是群众的心。“目前,山丹镇小麦已经全部收割结束。我们积极协调镇域内各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子、文化广场、中小学操场等进行集中晾晒,有效解决了群众晾晒难的问题。”山丹镇副镇长罗康斌说。
近年来,武山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建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有力支撑,持续在优化功能布局、创新活动载体、提供精准服务上下功夫,创新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你”“书记有约”等活动,精心打造集便民服务、民主议事、文化娱乐、文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新矩阵。
党群阵地功能化嵌入,开拓服务新思路。武山县聚焦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相融合,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式、亲民化改造,开拓服务群众新思路。对标基础提档,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功能设置最优化、为民服务最大化”要求,开展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行动。3年来,武山县整合资金558万元分年度对存在安全隐患、阵地功能不全、房屋破损老旧的136个村阵地进行了改造提升。对标布局合理,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划分功能区域、整合办公场所,合并各类功能室85个,实现办公设备齐全、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布局合理、标牌悬挂规范。对标功能完善,通过资源整合,盘活闲置校舍、文化广场、物业管理用房等,设置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等特色功能室,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各方力量多元化嵌入,打造服务新平台。武山县着力构建“党建+多元协同+共建共享”的服务供给格局,充分激活嵌入阵地的各类主体资源,形成服务合力。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用好“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治理体系,以上带下推动责任逐级贯通。社会力量协同,充分利用假期有利时机,通过群众推荐、线上招募、自愿参与等方式调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农技人员等各方力量,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各类场所,全面打造“社会资源共享、功能设施集中、服务对象互容、信息交流相通”的便民服务综合体。
群众需求精准化嵌入,展现服务新作为。始终将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畅通意见征集渠道,武山县全面推广“接诉即办”“民事直说”等有效做法,搭建“小板凳议事会”“民情恳谈会”“村情通报会”等党员群众议事平台,带动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统筹“阵地服务供给”和“群众实际需求”,科学合理设置暑期公益课堂、农技培训、爱心义剪等多种服务形式,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精准性、实效性。目前,各乡镇开展托管教育、暑期公益课堂230余场次、银发公益课堂50余场次、受益群众4200余人次。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策划设立临时停车场、夏粮晾晒场、快递寄递站等,持续拓展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党群服务圈与群众生活圈深度融合。
城关镇南关社区给孩子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管云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