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潮南区探索出“三级联动+移风易俗+同谋发展”化解法——19个“互不往来村”冰释百年积怨
2025-07-01 14:3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本报记者 许露露 通讯员 梁妙华 马宏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6月3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举办了一场等待了百余年的和解仪式。来自仙门城社区与深溪社区的两位老人颤抖着握住对方的手,互赠“睦邻友好”牌匾,为两村之间跨越一个多世纪的积怨画上句点,现场掌声雷动。

  记者从潮南区委组织部了解到,近年来,当地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大力推行“三级联动+移风易俗+同谋发展”化解法,成功促成19个“互不往来村”结为“睦邻友好村”,惠及群众30万人,走出了一条基层矛盾化解的“潮南路径”。

  三级联动解开“陈年旧怨”

  时隔一年,潮南区陈店镇沟湖社区理事会会长蔡木展仍记得去年6月15日的那场热闹。“当天,英歌舞起、鞭炮齐鸣,在社区干部、村民代表的见证下,我们社区和湖西社区冰释前嫌。”蔡木展说。

  沟湖社区和湖西社区田地相连、道路相通,却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互不通婚。在陈店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社区党委书记蔡少鸿多次组织两个社区党员、村民代表同坐一张桌子促膝长谈,把情理融在一块儿摊开来说,最终促成两社区和解。“现在两个村子的群众可以自由谈婚论嫁,携手共谋发展,大家都拍手称快。”蔡少鸿欣慰地说。

  “近代潮汕地区一些村落因争夺农田、水源等积怨成仇,长期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对此,潮南区委将化解村庄世代隔阂纳入基层治理工作重要内容,形成‘区定方向、镇抓执行、村抓落实’责任闭环,上下联动确保工作实效。”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区级层面,区委书记挂帅,“四套班子”成员联镇包村,与村民群众面对面唠家常、听民情、解纷争。以结对式服务、走访式服务“两种模式”为内容,推动3000多名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到村,帮助推进矛盾化解。

  镇(街道)层面,选派科级包村干部带队常驻“互不往来村”,从历史根源、环境变化、现实需要、发展形势等方面开导劝解。村(社区)层面,将作用发挥纳入党员“先锋指数”星级评定的重要内容,推动2.6万名农村党员在矛盾化解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户与户、村与村之间从“有结”变“有解”。

  党建联建激活“文明新风”

  “原来我们4个村连修条共用的排水沟,都得上级出面协调,现在有了党建联建共建机制,我们有问题就亮党徽、摆茶盘。”近日,潮南区胪岗镇胪溪社区老党员吴伯用潮汕工夫茶作比,自豪地向从外地来“取经”的村干部介绍,“就像这茶,要三冲三泡才出味,我们议事也得反复磋商。”

  胪岗镇上厝社区、胪溪社区和潮阳区和平镇下厝社区、新龙社区同属原潮阳县溪头乡,后分为上厝、下厝两村,常住人口约10万人,4个社区乡里毗邻、同根同源,但因历史原因互不往来。

  针对溪头四村问题,在潮阳、潮南两区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四村坐下来共同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党建联建共建机制,轮流主持召开议事协商交流会,定期召集“两委”干部、优秀党员、村民等面对面协调解决争议问题,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着力化解溪头四村和解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堵点。四村还联合制定了10条《睦邻公约》,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推进移风易俗,借用家风家训、典型事例等感召村民解开心结,激发村民规劝互省,让“溪头地界的乡亲,得拧成一股绳”深入人心。

  记者了解到,在党建联建、议事协商机制的链接下,近年来,四村共同投入381.5万元完成5条共6.06公里的砂土路改造,投入45.6万元常态化开展河道美化工程,实现了溪头片区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这一幕是党建联建激活文明新风、激发内生动力的生动写照。几代人的恩怨已成过往,在共筑繁荣的新起点上,这些村将以‘睦邻友善’为基础共识,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携手并进。”潮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

  民生实事架起“连心桥梁”

  看到深美西路延长线动工时,成田镇西岐村党委书记黄淼感慨:“拆掉大家心里那堵墙,比什么都重要!”

  家美社区和西岐村是成田镇的两个人口大村,常住人口均为1万多人,两村田地相连、水道相通。100年前,两村村民因争夺水源灌溉农田而引发争端,从此世代不相往来。镇党委副书记范焕成说,一直以来,镇党委千方百计做好“解结”工作,但困于旧规,村民心存芥蒂,两村之间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潮南区委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发展、民生项目为纽带将“互不来往”村联结起来,成田镇委率先提出镇域统筹乡村振兴规划,将家美社区、西岐村定位为镇域中心,全力促使两村强化联系;组织社会力量捐资约500万元用于改善两村交通,推动深美西路延长线贯通工程启动建设……一桩桩民生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也成了连接两村村民的“心桥”。

  “终于,和解得到了两村党员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今年春耕时节,家美社区主动引水给西岐村灌溉,合建的水渠灌溉了1200多亩良田,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70万元。”范焕成说。

  19个村化解积怨,共谋发展,不仅让群众“跨桥牵手”,更催生了基层治理的新动能。“潮南区的成功探索是汕头市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千名干部联千村进万家’‘双报到双服务’等活动,常态化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创设潮剧潮乐展演、邻里运动会等载体,构建和睦亲邻的新风尚。”汕头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