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活力足 文旅融合促振兴——福建特色乡村与加工企业探访
2025-10-02 17:02:00  来源:农民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初秋的福建,山海相映,满目青翠。从木兰溪畔的葱郁荔林,到泉州湾边的簪花渔村;从厦门邮轮港的非遗幻境,到晋江侨乡的百年古厝——记者一行深入探访福建的特色乡村与加工企业,看到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感受到八闽大地处处展现的强大消费活力与发展动能。

  “特”字为先——

  山海间孕育百样业态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产业必须从“特”字上做文章。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福建挖掘山海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各类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茶叶是福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在“中国白茶之乡”宁德福鼎市,一个二维码帮助“福鼎白茶”的招牌越擦越亮。

  “我们通过卫星遥感与无人机测绘,为全市36万亩茶园建立‘数字档案’,镇村干部逐户核对面积、品种等信息,公示后赋予茶青交易额度。”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介绍,一系列举措从源头锚定了茶叶的“出生地”。

  大数据加持下,茶农、茶企、经纪人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发放专属二维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身份可查”,确保“谁种的、卖给谁”清晰可溯。目前,平台已汇聚3000余家茶企、7.6万余户茶农,累计发放溯源标超2000万枚。38万名涉茶从业人员因茶兴业、因茶致富。

  “中国金鱼看福州,福州金鱼看闽侯”。在福州闽侯,几代养殖户的不断培育,让一尾金鱼游向了全国。

  在闽侯县潘氏基地,不同品类、不同年龄的金鱼悠然游动、鳞光闪闪。该基地占地100多亩,有2000多口金鱼养殖池,年产高端金鱼近百万尾,是国内金鱼养殖的领头企业。在闽侯县荆溪镇关源片区,潘氏金鱼等7家规模较大的金鱼养殖企业汇集,形成了一产养殖、二产鱼缸和金鱼文创、三产电商直播和研学观光的多产融合产业链。

  漳州片仔癀药业开展三七、紫苏、茵陈、龙胆等药材基地建设及规范化管理体系研究,探索出一条企业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共富之路;福州海文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佛跳墙及鲍鱼相关产品研发,产品已出口北美、欧盟和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新需求、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福建特色农业形态多样、遍地开花。

  农旅融合——

  生态与文化共绘新景

  “游蟳埔、戴簪花、美自己”。走进泉州丰泽区蟳埔村,随处可见头戴簪花围的游客和村民,仿佛步入一座“行走的花园”。如今,簪花围不仅是游客争相体验的项目,更成为辐射全国的文旅新时尚,吸引八方来客奔赴这座“簪花故乡”,感受国家级非遗“蟳埔女习俗”的独特魅力。

  “暑期客流涨了40%,一个月要接待四五百人。”64岁的黄柳义在妈祖庙旁经营簪花店已有13年,两个女儿一直坚持古法技艺——从骨髻固定到鲜花层叠,每一环节,都遵循着传统工序。2023年的春节,大女儿黄丽泳为赵丽颖簪花的造型照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蟳埔村获得了“泼天的流量”,带动了村里簪花老手艺人的收入。

  头顶“花园”,成为美丽经济的生动缩影。如今蟳埔村里,妆造、服饰、摄影等新业态蓬勃生长,旅拍已成为小渔村的支柱产业。“我们以‘十大工程’重塑文化地标,推出簪花、旅拍等八大体验。”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工作人员黄丽媛介绍,目前1.5平方公里的小渔村,已有近300家旅拍店铺,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居民收入3年增长两倍以上,拉动消费超50亿元。

  日访世遗,夜游新潮。从蟳埔村延伸至世遗真武庙,一条6公里长的“滨海浪漫线”上,串联起2个世遗点、7个旅游景点和229家餐饮门店,构建出融合“吃住行游娱购”的文商旅服务体系,持续为城乡发展注入新动能。

  不同于蟳埔的喧闹,莆田西天尾镇北大村选择了一条“静益求静”的发展之路。泛舟木兰溪,但见千株荔影婆娑,掩映古桥村落,俨然一幅荔林水乡田园画卷。

  “我们下决心清理养殖场,才换来今天的好环境。”村党支部书记曾健说。依托1500多棵百年荔枝树形成的天然林荫道,村里联合高校引种珍稀品种,创新“一树多品”嫁接技术,打造百亩采摘乐园。荔枝红遍时,不仅压弯枝头,也映红了村民的致富路。

  科技赋能——

  非遗技艺焕发时代生机

  闽南官式大厝、番客楼、中西合璧建筑……走进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晋江梧林传统村落,132栋古建筑静静诉说着百年侨乡沧桑。

  “10多年前来梧林,荒草丛生,像是来探险;现在带家人重温,吃南洋美食、喝古厝咖啡、看侨批展览,整个村落仿佛‘活’了过来。”游客蔡国文感慨道。

  为破解“白天热、夜晚冷”的留客难题,2025年4月,晋江首个沉浸式文旅演艺项目《侨批往事》在梧林成功首演。每月30多场的演出,配合“娘惹文化季”等活动,让梧林人气大涨。今年春节作为全国“四季村晚”主会场,更创下2.1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散落在闽山闽水间的非遗技艺,在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项目中,被巧妙地“串珠成链”,汇聚于同一时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被文化“宠爱”的旅程。

  项目利用旧航站楼空间,以“折叠时空”为主线,呈现“远古山海”“闽南幻境”等五大历史场景,从厦漳泉千项非遗中精选83项代表性技艺,融入三大演区、八大街区、116栋建筑和超140场互动演艺中,构建出“可品尝、可触摸、可穿戴、可聆听、可观赏”的非遗体验空间。

  火热消费场景的背后,是坚实的政策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截至6月末发放优惠贷款54亿元;数字人民币试点融入“惠聚榕城”活动,福厦两地投入补贴资金超1亿元,带动消费17亿元。福建省商务厅持续唱响“全闽乐购”品牌,5年来组织促消费活动超5万场次,发放消费券10亿元,推动让利150亿元。多种举措下,福建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

  记者 裴逊琦 陈章群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