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3日8时至29日11日,北京遭遇长达147小时的持续强降水,密云、怀柔、平谷、延庆等北部山区受灾严重。面对严峻汛情,全市各级党组织闻“汛”而动,广大基层干部挺起脊梁、逆流而上,以无畏担当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26日晚,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延庆区部分村庄出现险情,桃条沟村受灾严重。“那天晚上雨下得很急很大,看到水一点一点涨起来,我赶紧组织村民们转移。”想起当时的场景,桃条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翟永会心有余悸。当晚,翟永会挨家挨户敲门示警,组织大家及时撤离,将年纪大、行动不便的村民背到安全地带。今年89岁的村民翟大爷说:“这么些年我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多亏了山子(翟永会小名)把我从家里背出来,看到这么些人来救我们,我现在心里也很踏实。”
27日夜,怀柔区紧急启动山区群众紧急转移安置预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战”打响。夜色如墨,车灯流动。安州坝、后山铺、龙泉峪等多个村庄的千余名群众,在党员干部与志愿者的护送下,有序撤离至集中安置点。在长哨营满族乡三岔口村,驻村第一书记邰继兴协助开展乡域各村险情摸排,驱车深入卫星电话无法联系的村庄,他排查险情、安抚村民、协调发电设备,全力保障村民基本需求。
28日清晨,平谷区镇罗营镇关上村村口西桥在强降雨中损毁,整村被困。救援力量火速驰援,历经3小时艰苦奋战抢通“生命线”。当日下午,北部村庄3000余名村民开始整村转移。救援中,熟悉村里每条路、每户人的网格员,带领救援人员精准定位需转移的村民,确保不落下一人。16岁的村民李梓辉,在家人都被安全转移后,主动穿上救生衣加入救援队,搬运物资、指引路线,“村里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忙。”
28日下午,强降雨引发红门川河水位高涨,紧邻红门川河的密云区大城子镇杨各庄村防汛任务重、压力大。杨各庄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贾京京与包村组长、组员紧急走访排查,共转移危房险户19户47人。与此同时,穆家峪镇沙峪沟村转移安置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大巴车一趟趟从村委会将村民送至集中安置点。古北口镇司马台村村民王得华感慨:“凌晨3点,党员干部还在挨家挨户敲门,就怕漏了一户一人。看到他们胸前的党员徽章,心里就踏实了。”
依托“密云先锋”行动,密云区组建党员应急抢险先锋队,全区各级防汛责任人、抢险队伍全员在岗备勤值守,包片、包村干部全部下沉村党支部,全力投身防汛抢险工作。不老屯镇沙峪里村第一书记夏菁菁积极牵线搭桥,紧急调拨2台大功率发电机、移动电源及强光手电筒100部,有力保障救援工作有序开展。石城镇捧河岩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饶梦荣加入石城镇物资保障小组,至29日下午5时,共参与接收24批捐赠物资,包括饮用水3000余件、面粉2000余千克等,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饮食安全。
风雨无情人有情。在这场147小时的暴雨大考中,北京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日夜坚守,与人民群众守望相助,在洪流中挺立起不屈的脊梁,生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密云区石城镇西湾子村一位村民正在清理房屋前的淤泥。新华社发
平谷区镇罗营镇正在抢修一处道路。新华社发
群众在密云区石城镇中心小学安置点休息。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