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乡村“开美颜”——安徽省池州市3位选调生整治人居环境有妙招
2022-06-24 14:4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整理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内容。作为刚踏出校门就进入“农门”的选调生,在面对这项涉及面广、矛盾点多的工作时,如何抓重点、扫盲点、攻难点?安徽省池州市的3位选调生各有妙招。

石台县横渡镇河西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陈梦菲:

9次上门,摸准群众的脉搏

  “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行走在河西村的乡间小路上,我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秦观的这首词。

  5个月前,我刚到河西村时,它却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为建设美丽乡村,村里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但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甚至有抵触情绪,整治行动推进很难。怎么办?我协助驻村工作队制作了美丽乡村宣传单,积极开展“敲门行动”,向村民讲解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政策,争取他们的支持。

  “你别跟我说这些,我是农民,用了一辈子旱厕,想让我改厕,门儿都没有!”第一次敲开村民舒爷爷家的门,他板着一张脸,大声嚷嚷要赶我走。一时间,我的脸红到了脖子根。此后,我又跑了7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村书记给我出了一招:从舒爷爷最在乎的两个人——他老伴和小外孙身上“打开突破口”。今年春节前夕,我带着米面、酸奶和玩具,第9次去敲舒爷爷家门。在他老伴和小外孙的“助攻”下,舒爷爷态度明显舒缓下来,认真听我介绍改厕的好处。3月,我第10次来到舒爷爷家时,已是一幅新面容——他家不仅改了厕,还整修了庭院,栽了几株红枫。舒奶奶高兴地说:“你一遍遍上门,总算把我家的‘老顽固’说通了!”

  9次敲门,8次被拒,这说明:做好群众工作,既要勤跑腿,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多向身边有经验的村干部和群众取经。真正融入他们、打成一片,摸准他们的脉搏,做事情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党委书记助理殷鹏程:

“望闻问切”,增强服务的精准性

  没到罗城村前,就听说村里有个文旅公司搞得很红火。但我到村后调研发现,公司发展面临一个尴尬的难题:个别村民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屋前屋后垃圾成堆。游客来了,待不了多久,捏着鼻子就跑了。

  村民张大叔就是其中一位。一年前,他家新屋建成,建筑垃圾却没及时清理,一直堆放在院门前。我主动请缨,上门做工作。没想到,连自我介绍都没说完,张大叔就一脸不高兴地打断我:“那些不是垃圾,以后还能派上用场的!”为了缓和气氛,我话锋一转:“张大叔,我就是来坐坐,了解一下您最近的生活状况。”

  闲聊中,我发现张大叔很节俭,旧东西舍不得扔,也舍不得出钱请人清理。找到问题症结后,我们找人免费帮他清理旧物,还将旧物中有用的东西理出来,整整齐齐码放在他的后院。张大叔对我们的安排,非常高兴。

  成功劝说张大叔后,村民们对我刮目相看。在我的建议下,村“两委”班子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进一步”,每月开展“清洁文明户”评比及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改造村内广场和主干道硬化、亮化、绿化。

  一年多过去了,现在的罗城村河水潺潺、院落整洁,刷新了“颜值”,美出了高度,游客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8万元。

  来到罗城村已有500多个日夜,回想和村民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深刻体会到:做好群众工作,要善用“望闻问切”法:实地“望”,望群众所急;主动“闻”,闻群众所盼;真心“问”,问群众所想;精准“切”,切除旧疾难疾。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

 

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江紫薇:

眼见为实,用“盆景”带动“风景”

  听说村里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很多村民不愿意:“我们村山好、水好、环境好,还有啥要整治的呢?”只是果不其然,整治行动开始后,村民们拿着扫把,“不情愿”地扫一扫。

  村“两委”班子反复商量,终于找到了“破题”的方法:眼见为实,让群众看见人居环境整治前后的变化,才能让他们从“不情愿”到“主动干”。

  这其中,先打造“盆景”是重点。我们想到了党员胡财保,之前村里大小活动,他都积极参与,与其他村民的关系也十分融洽。来到胡财保家,我们将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政策细细说给他听,胡财保当场表态,全力支持村里的工作。

  时间一天天过去,胡财保家的庭院变了个样:庭院干净整洁,菊花竞相开放。在村民们羡慕的目光下,村“两委”在胡财保家门前张贴了“元潘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A类户评定牌”。示范效果出来了,各家各户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大家你追我赶,将庭院装修升级,房前门后打扫得干干净净,从单个“盆景”到连片“风景”,“美丽元潘”的愿景变成了实景。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老百姓从“不愿干”到“主动干”,做好示范带头是关键。遇到困难,要多想办法、少找理由,才能找到精准“破题”的办法。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