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我们为你而来
2022-01-07 09:3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四季更替,光阴流转。似乎只是眨眼间,地球又完成了一次公转。

  对每个人来说,2021年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有千滋百味,有人在挑战中寻找机遇,有人在奋斗中迎接希望。

  这一年,国人最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莫过于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9人获得了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其中有7名乡村干部;700人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其中有191名乡村干部。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点亮了乡村干部的金字招牌。关注报道他们,我们义不容辞。

  这一年,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号角吹响,广大基层干部不松劲、不歇脚,踏上了新的赶考路。他们也许默默无闻,却共同参与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关注报道他们,我们责无旁贷。

  事实上,创刊三年来,我们和广大乡村干部,一直想在一起、并肩作战。纵然千山万壑,我们翻山越岭:

  2019年,报社全体编辑记者“跟班采访乡村干部”,零距离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2020年“决战决胜·乡村行”,采编人员奔赴全国贫困乡村,记录基层战贫壮举;2021年,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聚焦到村任职的年轻人,重磅推出“结对选调生”活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虽未散去,为记录他们在乡村奋斗的青春身影,还原他们的成长历程,我们背起行囊,戴着口罩出发。

  7月起,13支采访队伍陆续走出编辑部,共赴13场结对之约。安徽、福建、内蒙古……山高路远,你为振兴乡村来到基层,而我们为你而来。

  走得真,走得实,所以走得深。在福建省龙岩市高陂镇西陂村,记者观察到“20顶草帽”的细节,它是选调生林淑云融入村民的证据,“在村里打遮阳伞不合适,戴草帽才是‘标配’”;在山东临沂市板泉镇岔河村,记者见证了书记助理禚彦辰引进养牛场、制作小微权力清单、谋划订单农业的探索,他用实绩证明,好口碑是干出来的;在广西桂林市平安镇巨塘村,25岁的谢子云扑救山火回来,脸上全是灰、大碗喝水的形象让记者震撼,“她从城里到村大半年,就像换了一个人”……

  13篇生动丰满的结对手记,记录了13位优秀青年扎根泥土、努力生长的姿态。采访中一个个感人细节,一句句暖心话语,至今仍让我们心头发烫。结对感悟记下了编辑记者们的心声,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越贴近,越感动;越深入,越敬佩。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你有多坚定,未来便有多确定。感谢这一场场难以忘怀的相遇,我们必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重逢。

  新年伊始,一个全新的起点。挥手告别村里可爱的年轻人,我们已做好准备,开始新的征程。

  我们和你相约,在不久的将来。(执笔 许露露)


  一堂新闻实践课

  2021年7月16日,气温接近35摄氏度。我随一位资深记者,开始了本报“结对选调生”活动的首次出发,前往选调生曹怡所服务的社区——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湖熟社区。

  见面后,与曹怡在社区书记办公室进行了交流。在村碰到哪些困难?做了些什么事情?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我们问得仔细,曹怡答得详细。

  “走吧,去现场看看。”聊了个把小时,记者对一旁的社区书记徐国才说。“我们事前没有打招呼诶。”“没关系,随便看。”

  第一站来到一家理发店。在与曹怡交流中,她提到了帮助的一位9岁儿童叫周栩彤,爸妈都是聋哑人,奶奶在街上开了家理发店补贴家用。不巧的是,我们没有见到小栩彤的奶奶,倒是街坊邻居你一言他一语地向我们介绍了曹怡和小栩彤之间的故事,有的还从手机上翻出照片给我们看。随后,我们在社区暑托服务点看到,10多个孩子见到曹怡很兴奋,扯着嗓门喊“曹阿姨好!”孩子们的表情告诉我们,曹怡确实为他们付出了很多。

  第二站去的是居民薛正琴家。60岁的薛正琴有一手制作拖鞋的技艺,为了支持薛正琴居家挣钱,曹怡自己垫资帮助她网购鞋垫和毛线。离开时,薛正琴轻轻地对曹怡说,“家里有绿豆粥,想喝吧?”这句话被写进报道中,曹怡与居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情跃然纸上。

  走完两站,已过饭点,我们浑身大汗淋漓。午饭后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站……

  新闻从业10多年了,“七分采、三分写”“脚板底下出新闻”的行规早已植入内心,但一场结对活动,60后资深记者走得如此真、这般深是出乎我意料的,无疑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新闻实践课。难怪曹怡感慨道,基层工作不容易,记者也不好当!(本报记者 车婧)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