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探路数字乡村建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2021-04-21 09:06:00  来源:人民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以占全国3.8%的耕地,生产占全国5.5%的粮食,养活全国5.8%的人口!这是江苏交出的“三农”答卷。自2011年起,江苏多地先后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累计承担107项改革试验任务,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验成果。

  春风再鼓劲,扬帆正当时。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经济大省,同时也是农业大省,江苏如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列、水平更高?连日来,人民网记者奔赴江苏各地,深入田间地头调研采访。

  关金华正在给蟹苗喂食。人民网 顾姝姝摄

  “打开微信小程序,养殖数据一目了然。发现蟹塘缺氧,还可以手机一键启动增氧机。”如今,一部手机让蟹农关金华轻松实现“智慧”养殖。

  这是数字乡村建设在南京市浦口区的一个缩影。自2020年9月,该区被列入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数字乡村建设正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浦口‘农’字特征鲜明,农村人口占50%,农村区域占比77%,农业占GDP比重超过10%。”浦口区委书记祁豫玮表示,近年来,当地将数字化作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聚焦产业升级、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多个维度,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农民共享数字红利。

  数字技术让农业更智慧

  南靠九峰山,北枕滁河。

  在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社区,关金华承包了50亩蟹塘。过去每逢下雨,他就睡不好觉。“下雨天气压低,水里容易缺氧,蟹就往外跑,夜里要巡塘好几次。”他回忆道。

  如今,现代信息技术打开了关金华的养殖思路。“养殖竟然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定时控制。”他乐呵呵地说,现在不仅人轻松了,螃蟹产量也高了。去年自家螃蟹产量比前年增加了百分之十左右。

  说起智慧养殖的原理,不得不提背后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你看,塘边水里漂着的橙色浮球是溶解氧传感器,那根黑色小管是PH值传感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会集成到物联网控制柜里,再传输到手机上。”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万鑫称,目前,后圩社区万亩水产养殖园区已实现物联网全覆盖。

  彼时,在浦口区赭洛山茶园种植基地,智能防霜扇控制系统正守护着这座茶园。

  “今年春季低温天较多,会影响茶叶产量。”万鑫说,茶场装上了基于传感网技术的智能防霜扇控制系统,当温度降至3℃以下,风扇会自动开启,让茶树上中下层空气流通,吹掉附着在茶叶表面的水分,防止茶叶被冻伤。

  每时每刻,像关金华的螃蟹养殖数据和茶场的数据都会实时传送到“总部”——浦口区星甸街道农业物联网总平台,各家庭农场和养殖基地的主要运行指标清晰可见,有效为农服务,如同产业发展的“智慧大脑”。数据显示,该区已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点29个、覆盖面积20000多亩。

  乡村治理有了“最强大脑”

  问:“永宁街道联合社区河南组的公共厕所断水1个多月,无人问津。老百姓使用十分困难,请予以重视。”

  答:“您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联系永宁街道处理,联勤队员已经及时联系人员,将自来水接入。”

  这段对话来自浦口大联勤客户端。提问者是当地村民,答题人则是浦口区大联勤指挥中心。

  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中,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纽带”,还要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为此,我们开发了浦口大联勤客户端。老百姓在生活中发现社会治理问题,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大联勤APP‘事件上报’模块随时拍照并上传问题,大联勤指挥中心有专人第一时间响应,并及时反馈处置结果。”浦口区委政法委网格化社会治理指导科科长李辉说。

  据统计,该客户端上线以来的两年多时间,注册人员超过26.6万人,群众通过客户端上报各类问题达6.1万余件。

  要消除城乡数字鸿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作为农村区域占比近80%、农村人口占比超50%的板块,近年来,浦口区大力实施“光网乡村”工程,实现农村区域全面建成光网覆盖,100%光纤到户覆盖,逐步推进农村地区5G试点工作,全区共建成并开通917个5G基站。

  技术赋能,让浦口的乡村变得越来越“聪明”。2020年,依托大联勤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浦口区探索推进合成服务分中心建设,整合融合110指挥中心与大联勤网格化指挥中心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警务平台与非警务平台数据融合发展,打造一体受理、分流交办、处置反馈的管理闭环。

  文化上“云”丰富乡村生活

  定好闹钟,打开“文旅浦口”微信公众号“文化云”栏目,市民秦燕给孩子预约了一节少儿古琴课。“课程是公益的,就在我们区文化馆上课费。”她笑着说。

  最近,“文化云”可火了。

  作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云”是新时期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路径。

  据浦口区文旅局办公室主任鲁宇天介绍,近年来,浦口区围绕这一课题多次调研,于2016年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完成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的无缝对接。“通过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模式,我们整合全区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率和知晓率,解决了过去少数人看、多数人无法参与的问题。”

  “我们的热门活动曾经创下了1分钟内300人同时抢票,3分钟内7000人抢座的记录。”在实践中,鲁宇天发现,以前组织文化活动大多要靠街道或社区发动,随着“文化云”平台上线,老百姓的自主参与度大大增强。过去参与公共文化活动,以中老年人居多,如今,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加入进来。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用户已达13万,总访问量1107万余次,热门活动上座率100%。

  今年1月,浦口区成立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办公室,进一步统筹全区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服务、数字治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

  动动手指就能在线看直播、预约文化活动,随着当地农业农村全面数字化转型,“富口袋”和“富脑袋”亦在同步进行,运行四年的“文化浦口云平台”已成为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生动实践。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