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乡村来,履职我能行”—— 基层代表带来了哪些接地气的建议
2019-03-08 09:2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基层代表与大地贴得最近,与百姓接触最多,他们的声音也最鲜活、最质朴、最直接。他们在履职平台上的精彩亮相表明:“我从乡村来,履职我能行!”

   马慧娟代表:在偏远地区推进网络扫盲

  马慧娟(右)与代表合影

  “我是一名来自黄土地的全国人大代表。”3月5日下午,马慧娟在宁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时说,从农村妇女到网红作家再到全国人大代表,80后的她,成长历程亦是中国最大生态移民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沧桑巨变的缩影,是新时代农村妇女追逐梦想、实现价值的缩影。“乡亲们盼望的,报告里都有了。这次回去,可以给乡亲们好好传达了。”马慧娟说。

  从今年元旦起,马慧娟就忙得没歇下来。她所在的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去年脱贫摘帽,1900多人告别贫困,曾经“风吹石头跑,找不到一棵活树”的红寺堡区,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同时,大家对文化的渴求也与日俱增。在红寺堡镇求实思源图书馆,由马慧娟组织成立的中小学生寒假阅读班上,整个假期,每天都有五六十名村里的学生到此学习,他们需要的书籍,馆里基本都能找到。

  红寺堡区是宁夏最大的生态移民区,村民大多来自宁南山区。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红寺堡镇文化站站长的马慧娟,希望在乡村文化建设上,能为乡亲们多做些事情。

  2018年,作为新当选的代表,马慧娟将“保障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支持宁夏县级‘两馆’达标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得到相关部门回应。履职一年来,她积极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由她牵头在玉池村创办的红寺堡区首家 “泥土书香”农民读书社红红火火,已成为群众读书识字、学习技能的课堂,受到村民的欢迎。一位读书社社员告诉马慧娟,此前学校一天都没进去过,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现在来这个读书社学习后,名字会写了,去兰州、银川、红寺堡,车也会坐了。”

  “得益于文化的滋养,我才能从一个农村妇女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马慧娟不断通过手机修改完善建议。她告诉记者,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网络已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手机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很多事情。可她所在的红寺堡镇玉池村,“互联网是个啥东西?”是70后、80后常问她的一个问题。

  上会前,马慧娟专门到自治区相关部门了解宁夏15岁以上居民的文盲数据。她发现,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成为他们懂网用网的主要制约因素。

  “不久前吴忠市两会报到,会议开始前,要下载一个政务APP,方便报到履职,好几位年纪与我相仿的代表委员不会操作,都得工作人员手把手地教。”这一幕让马慧娟觉得,在老少边穷地区,相当一些群众还不会使用互联网。

  上会前一个月,她又到附近各村走访,细心的她做了个调查,如果办一个培训班来学门手艺,是选择学刺绣还是互联网?结果大多数人对互联网表示期盼,“我们也想学会网购,想买什么手机点点。”“年纪大了家里事也多,跟城里人那样多好,不用跑腿,便宜又好的东西送到家门口”……

  马慧娟将村民们这些“掏心窝子的话”,记在本子上,也刻在了心里。让她欣喜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希望偏远地区农民能接受专门的网络技能培训,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享受互联网红利。”马慧娟结合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议,政府部门拨付专项资金,为这些地区的成年人网络教育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派出专业人士,为困难群众进行阶段性学习指导。

  本报记者 倪 敏

  本报通讯员 李锐

  马乙四夫代表: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找答案

  “抗癌药价格、疫苗安全、‘大班额’问题,这些百姓心里的痛点、社会舆论的热点,都得到了回应。”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上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列举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当时,听到这些,大家都在鼓掌,我的手都拍红了。”

  他告诉记者,今年大力度减税降费,是最好的礼物,因为青海现有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前端,降低税负将有效释放企业生产能力,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红光上村村头有个公伯峡水库,碧波荡漾,网箱中游动着虹鳟鱼。70多年前,这里叫赞卜呼村,1987年改名,寓意红军精神光照千秋。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红光上村步入发展快车道。通过红色文化和撒拉族文化打造的“撒拉人家农家院”,每年接待游客7万人次。

  公伯峡库区水产养殖公司9年前创办,村民每年1万元入股能分红2000元,有5户村民跟着入股养殖。他说,贫困村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他准备做三文鱼深加工,把更多的利润和就业机会留给村民。

  “产业发展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根基和保障,影响产业稳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资金。现在民族地区不少小微企业日子不好过,有的已经半停产,需要拉一把。”马乙四夫说,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履职一年来,马乙四夫深入循化县及周边有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走访调研。在青海金麦穗食品公司,他听公司总经理韩胡才尼说,“我们的月饼如有机器生产,一个小时就能达到人工1天的产量,现在就卡在贷款难上。”循化县圣驼民族工艺品公司总经理韩撒力海对他说:“只要贷款到位,就能引进一批电脑绘图设备,电脑绘画一幅能卖几千块钱,是手工绘图的10倍。”

  小微企业贷款难在哪里,让他陷入深思。他去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找答案。走了一圈,他找到了答案,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内部融资能力弱,外部融资又没有担保物。他建议,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并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教育力度。

  “我在履职的一年当中,最上心的就是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马乙四夫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有了回应。他期待着小微企业的春天。

  本报记者 周静文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