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看到这个页面,表示您的访问出错,这个错误是您打开的页面不存在,请确认您输入的地址是正确的,或者请通过下边的搜索重新查找资源,中国江苏网感谢您的支持!
30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中国江苏网首页!
“大家好,我叫黄志斌,毕业于福州大学……”日前,在安溪县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现场交流会上,穿西装、打领带,轻松跃上主席台的参内乡年轻干部黄志斌,一上台就引起全场关注。
每月让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上台亮相,现场路演PK,晒成绩、亮问题、谈思路,然后评审团现场打分……近年来,安溪将年轻的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放到边远贫困村、重难点村任职淬炼,精心打造他们的成长链。
如何让刚走出象牙塔的选调生及大学生村官快速适岗,在农村待得住、沉得下、干得好?安溪有妙招。
2016年,吴隆裕到任剑斗镇前炉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如今,书生气褪去的他,白天奔波在田间地头,晚上写申请报告做发展方案,已成为村里的主心骨。
两年来,他为村里牵线搭桥,向上争取各类帮扶资金600余万元。村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等8项惠民项目全部完成。村集体光伏发电、茶叶合作社、肉鸽养殖农场顺利投产,村民人均年纯收入提至8925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2万元到现在的11万元。
“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都是导师的功劳。”吴隆裕说,任职之初县委组织部就为他量身定制了7名导师。
“村情不熟、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等因素往往使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打不开工作局面。”县委组织部长史思泉坦言。对此,安溪开出“七带一”导师制药方,搭好成长梯子。根据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点、岗位情况及性格特征,确定7名帮带导师——1名县处级干部、1名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1名省市下派驻村任职干部、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名往届选调生或大学生村官、1名农村致富能人和1名村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