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没有找到
当您看到这个页面,表示您的访问出错,这个错误是您打开的页面不存在,请确认您输入的地址是正确的,或者请通过下边的搜索重新查找资源,中国江苏网感谢您的支持!
30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中国江苏网首页!
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留守儿童爱的真空,不该由手机来“填空”
2018-08-24 10:40:00

暑期在村委会办公室蹭网玩游戏的留守儿童。曹 行摄

 

  一项调查显示,在12-16周岁的留守儿童中,接近42.7%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超过77.3%的孩子经常用手机上网。要避免孩子手机成瘾,一味地“禁”是行不通的,相反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应该探索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劝导方式,并让他们空虚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现象: 缺位的爱 不缺位的手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一项针对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显示,在12-16周岁的留守儿童中,接近42.7%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超过77.3%的孩子经常用手机上网。不少农村儿童的上网时间竟然高于城市儿童,部分地区有超过31%的留守儿童暑期每天耗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更有接近15%的孩子每天上网超过4个小时。刷视频、打游戏和网聊,占据了孩子们90%以上的上网时间。

  8月13日,当记者把上述数据贴到大学生村官QQ群时,有村官秒发了一张3个孩子坐在村委会办公室蹭网玩游戏的照片,附言道:“现拍的,办公室此时此刻的情景。”话题一展开,很多人开始“冒泡”讲述他们的见闻。

  @湖北十堰曹行:一到暑假,来村委会蹭网的孩子明显增多了,大部分都是玩“吃鸡”的,中午都不带休息。我们中午下班了,他们就继续在室外蹭,晒得黑黢黢的,连饭都不去吃。

  @浙江浦江张丰绎:在村里走访的时候经常看见几个孩子坐在一起,闷头打游戏。他们吃饭的时候也是划一口饭,玩一会手机。还有边走路边看的低头族。一些孩子甚至威胁父母,不给手机就不写作业,一旦父母把手机给他们,他们高兴得跟换了个人似的。我曾劝过孩子的父母,少给孩子玩手机,没想到父母却说“不给他玩就闹腾,给他玩就不会来烦我了。”我觉得要改变这一现状,家长的态度和方法很重要。

  @江苏连云港吕从西:每逢周末、寒暑假,我们就组织关爱青少年活动走进社区和学校,陪伴留守儿童、孤儿、残障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农村儿童沉迷于手机的现象近年来确实越来越严重。比如,很多小朋友参加活动时也不忘玩手机,如果让他们停一停简直像要他命一样,课前玩游戏没打完,非得打完了才肯上课。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活动内容设计等方面做了改进。

  支招: 共同发力 堵疏结合

  媒体观点 >>>

  提升家长老师的引导能力

  2017年8月,扬州大学贵州支教团队配合贵州省教育厅编写了一部《贵州省脱盲再教育培训手册》,开设“智能手机技术指导与健康使用”夜校课程,这是一个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开设的特色课程,尤其是村里的留守老人们。

  扬州大学支教老师张运介绍:“小孩的接受能力强一些,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孩,像12到16周岁之间的小孩,他们的手机使用率很高,玩游戏、刷视频、聊天的更多一些;但是他们的祖辈其实是不太了解(手机)的,属于一个空白地带。”

  智能手机课程共计四课时,每课时一个小时,包含手机使用、移动支付等课程。一年来,团队累计为1000多户家庭上了课,留守老人们在学会用手机的同时,也能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

  当支教团学生手把手地教爷爷奶奶们使用智能手机,向他们指出打游戏、看视频容易引发的问题后,不少老人已经开始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了。

  “我跟他们讲过孩子玩手机的利弊之后,他们意识到这个年纪的孩子使用手机,可能真的是弊大于利:首先对眼睛不太好,长时间玩手机对视力肯定有影响;其次对孩子性格方面也会产生影响。他们觉得有必要控制一下孩子们玩手机的时间。”支教团学生孙津说。(据央广网)

  日前,一项旨在关注互联网时代乡村孩子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的公益项目在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官村小学展开。

  活动的志愿导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指出,乡村家长往往缺乏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警惕性,觉得孩子玩手机就是“玩”“不会有安全问题”等。为此,张海波建议要提高家长、老师的网络素养,通过他们正确引导学生。

  在引导孩子方面,张海波说,首先要为孩子安排一些丰富的活动,约定好学习、娱乐的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应教会孩子更好地使用手机,懂得趋利避害,利用手机学习、交友、生活等,而不是一味地娱乐,更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接触不良信息等。(据中青报)

  连线村官 >>>

  云南文山张应丽: 多一点点关爱也许就能改变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我之前的任职村有一个小朋友,每天放学后都到村委会蹭网打游戏。如果村委会wifi密码更换了,他就会偷偷趴在窗台上看贴在办公桌前的新密码。2016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春分刚过,天气还十分寒冷,他又和一个同班同学来村委会蹭网。我想和他交流一下,但是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就特意留他们在村委会吃饭,希望能在吃饭期间打开话匣子。

  我明知故问地问他:“你为什么天天都来村委会,是有什么事情吗?”

  他忸怩地回答:“我的手机没有电话卡,不能上网,我来这里连wifi玩手机游戏。”

  孩子告诉我,他爸妈出去打工了,过年都不回来,他奶奶不知道他来这里玩手机。

  那会儿天气还很冷,而他竟然穿着凉鞋,脚上有明显的凉鞋印子。我说:“你父母这么辛苦,过年都舍不得回家,你在家里应该好好学习,多帮助奶奶干活。周一到周五是上课时间,放学就不要来村委会玩游戏了,回家做作业、做家务。如果你能遵守的话,周末我拿手机让你和爸爸妈妈通电话,我再给你带一双新鞋子,你觉得这个提议怎么样?”

  他说:“可以,那我周末可以来蹭网吗?”

  我说:“可以,只要控制时间,你可以来上网。”

  那天我为他们做了饭菜,小男孩觉得很不好意思,当他听到有人在外面叫卖汤圆时,硬要去买来和我一起吃。那碗汤圆2块钱,对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很不便宜。

  从那之后他很少来村委会蹭网玩游戏,来打乒乓球比较多。在“随手公益”活动中,我也特意给他留了一双新鞋作为奖励。我没想到,我这一顿饭真的改变了他。

  虽然我现在到另一个村任职了,但是一直记得这个懂事的小朋友。我想很多孩子因为缺少陪伴、没有正确的引导,才会沉迷于手机的。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爱,他们或许就能离手机远一些。

  江苏连云港吕从西:

  从他律和自律两个角度着手

  我们很多村官志愿者开展的陪伴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就是希望孩子闲暇时间能边娱乐边学习,而不是在家玩手机看电视。活动以“悦读”为主,穿插各种才艺活动,琴棋书画、拼图、唱歌等,活动内容我们一直在尝试。

  以往我们缺乏详细的调研,活动设计无法完全对接儿童需求,活动成效也无法把关衡量。因此活动对孩子的吸引力不够强,带着手机来参加活动或者边参加活动边玩手机的情况并不鲜见。

  我们意识到,公益活动仅有情怀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于是我们开始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专业方法。后来,通过走访孩子,走访家庭,为孩子建档,根据孩子兴趣爱好设计课程等措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公益活动中,我们制定了“减少青少年玩手机时间”这一小目标,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讲解沉迷手机的危害,同时通过契约的形式规定孩子们使用手机的时间段,从他律和自律两个角度逐渐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经过志愿者和孩子的努力,带手机参加活动的孩子确实变少了。所以,要避免孩子手机成瘾,一味地“禁”是行不通的,还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应该探索用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活动来填补他们精神的空虚。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策划:周 妍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