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没有找到
当您看到这个页面,表示您的访问出错,这个错误是您打开的页面不存在,请确认您输入的地址是正确的,或者请通过下边的搜索重新查找资源,中国江苏网感谢您的支持!
30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中国江苏网首页!
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微信运动封面,为何被村官“占领”?
2018-06-29 09:51:00

  6月21日,夏至,全国各地纷纷进入“桑拿天”。气温节节攀升的日子里,是谁“占领”了你微信运动的封面?夏至当天,记者微信运动排行榜显示,排在前几位的全是大学生村官,他们步行1万多步甚至超过2万步,似乎个个都是健身达人。然而和他们聊天之后才发现,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故事。

 

吴伟苗走访村民。

 

  陕西铜川市当天最高气温超过30度,既热且闷。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南雷村大学生村官吴伟苗早上起来感觉昏沉沉的,村里的第一书记看了她的情况,说可能有点中暑,让她喝了瓶藿香正气水休息,可她却不肯,要去贫困户家转转。这一转,就从早上9点转到了晚上10点多,走了21200步,近16公里。她告诉记者,早上9点出发到北雷组贫困户王河南家中,查看扶贫明白卡和纪实簿等资料,10点到南塔组贫困户赵茂旺家中为其讲解健康帮扶政策,告知两项补贴资金到位情况。中午赶回村部吃饭,然后去邻村赵家塬“取经”,学习立德扶志方面的经验,下午4点天忽然阴了下来,可能要下雨了,想到村委会院内还晾着贫困户王桂玲新收的麦子,不由心急如焚。邻村村主任看她实在着急,就开车送她回了村委会。她和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一道,帮助王桂玲家将麦子收拾好。刚松了口气,雨点儿就噼里啪啦落下来了。晚上6点多她又陪同区扶贫工作督查小组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作为村里的文化专干,她之前联系了区文广局,晚上8点在村文化广场为群众免费放两场电影,从贫困户家出来就直奔广场帮忙。晚上10点半左右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村委会宿舍,打开微信运动看到自己已经走了两万多步了,占领了十几位朋友的“封面”。十几颗点赞的红心,让她感到无比充实。

 

 

易瑛走访时干农活

 

  “火炉”重庆的6月,太阳火辣。夏至日,最高温度达到36℃,在重庆大足区最偏远的古龙镇,忠义村大学生村官易瑛顶着烈日走村入户,当天步行14033步约10公里,蜿蜒的山道上洒满了她的汗水。她告诉记者,最近一直与村干部走家串户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村民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填写“脱贫攻坚大排查非贫困户入户调查问卷表”。早上,她走进村民宋玉朋的家中,房子很破旧,墙壁严重脱皮。宋玉朋和老伴都已年近80岁,前些年他们的小儿子意外过世后,两位老人就独自抚养孙女。每次来到他们家,易瑛都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还帮助辅导家庭作业。面对耳背的宋玉朋老人,她仔细地沟通,耐心地解释,等填写完表格,辅导完作业,已经过去近两个小时。在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怕她中暑,非要她把他们家的草帽戴上,让她心里感觉特别温暖。下午,继续走村入户到天黑,她回到宿舍继续整理当天的资料。其实,5月8日易瑛刚和先生领了结婚证。老公曾经在北京工作两年,为了她去年也辞职考录为大足区的大学生村官,现在临镇工作,两个人只有周末才能见面。但易瑛说,比起以前的异地恋已经好了很多,两个人对现状都很满足。至于婚假,“村里事情多,没有时间休。”易瑛说,“你看我每天基本都走一万步以上,因为和村民关系亲近,老人们拿着存折不会取钱,来叫我;家里的电脑不会用,来找我;家里孩子的作业看不懂,也来找我。我走不开,离不了。”先生当了村官,更加理解她的选择,现在俩人共同语言更多了,每天在微信运动里互相点赞,比谁走得更多。

 

 

曾繁茂向村民发放门前三包协议

 

  随着高考结束,广西阳朔县迎来了旅游旺季。阳朔镇骥马村距离县城3公里,位于遇龙河景区核心区域,村民主要以遇龙河旅游产业为生,骥马村大学生村官曾繁茂最近也进入了工作最为繁忙的季节。6月21日晚上,他打开手机,跑了14.76公里近2万步,占据了十几位朋友的封面,获得了许多红心点赞。曾繁茂告诉记者,最近大批游客进入骥马村旅游,维护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旅游环境是他的首要工作。旅游环境好,不仅能够增加村民收入,还能提高乡风文明。2017年骥马村全年接待游客达到518万,占阳朔县游客总数的三分之一,优美清洁的环境功不可没。

  夏至当天,当地最高气温超过35度,酷热无比。一大早,曾繁茂带上一沓厚厚的环境保护宣传单,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村民“门前三包”,劝说他们不仅要把自己家的门前屋后打扫干净,看见路面垃圾也要及时扔进垃圾桶。他还查看了全部6个自然村垃圾回收点的情况,垃圾箱装满了的,及时联系镇回收人员过来清运,避免垃圾发酵产生异味。路边的村民见他汗流浃背地忙碌,都笑着跟他打招呼,有的还竖起大拇指。这一刻,他特别有成就感,感觉从大城市到乡村工作有着不一样的收获。曾繁茂说,他自己当了三年村官,从刚开始的不接地气到现在和村民打成一片,秘诀就是一个“勤”字,“只有勤跑腿、多入户,才能帮群众办成事、办好事。”

  这三位平凡的大学生村官,代表了千千万万在基层默默付出的年轻人。俗话说,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得越多,看得就越真,体会才越深。一个个青春的脚印,把这些年轻人与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在烈日下行走的背影,是夏日里最美的风景。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许露露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