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江苏东荡村第一书记冯磊:让村民慢慢接受先进理念
2018-06-15 10:18:00


  冯磊帮助村民一起收麦子。

 

  第一次见到冯磊,是在他的宿舍。简陋的宿舍被他装扮得很别致。桌上铺着一幅完成了一半的书法作品,处处透露着艺术气息。“冯书记可是一个艺术家。”茭陵乡副乡长徐峰笑着说。

  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乡东荡村的村头,两座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村标映入眼帘,取自东荡两字首个拼音字母的“D”合成一个圆,寓意吉祥,别具匠心。村委会主任唐子桂骄傲地说:“这是冯书记自己设计的!”

  冯磊是组织上选派到东荡村帮扶的第二批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看来,到基层帮扶不仅局限于经济上的支持,更要在文化和精神上扶持。他运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创作灵感,将艺术元素融入东荡村的扶贫工作,将扶贫工作当成自己热爱的一项事业。

  东荡村拥有11公里长的水泥路,路两侧没有路灯,给村民夜间出行带来不便。冯磊与村民代表研究后,向淮安区财政局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争取到资金10万元,安装了160盏路灯。

  以前一到晚上,村部广场就黑漆漆一片,村民们想活动活动都没有去处。一天,冯磊偶然路过一个废品站,发现了废弃的景观灯,立即和老板商量,拿下了20盏。“这些景观灯虽然废弃了,但都还能用,我们修整一下,装在村部门前的路上,这是真正的废物利用啊。”冯磊笑着说。

  刚到村部时,冯磊发现办公楼墙皮严重脱落。于是,他用生态木板给一楼所有墙面做了一排木墙板,既防潮又美观,并在入口楼梯墙面贴上了党建宣传画。“改造村部办公环境时,因为经费实在太紧张,会议室的桌椅都是我从原单位‘抢过来的’。”冯磊说。

  在修整村部门口健身场地时,因为缺钱,他就用磨盘在场地四周修建了几个桌子,放了石椅,供村民休息。他还用废弃的磨盘在村部门口摆放成几个别致的造型,观赏性极强。

  不仅如此,冯磊在帮扶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都融入文化元素。他组织村民自己修建村标和健身广场,让村里的工程队更加了解建筑艺术。如今,七里八乡的工程施工,都会慕名找到东荡村的工程队,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也提高了东荡村的知名度。

  正是由于冯磊的努力,使东荡村有了历史留存感,让浓浓的乡愁落地,让外出的村民愿意留下来。

 

冯磊(左)教村民在屋后空地上种植有机花生。

 

  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冯磊思考更多的是扶贫工作如何变“输血”为“造血”,让村民通过自身的劳动真正走上富裕之路。

  东荡村属于典型的以农为主的小村庄,没有任何工业,生态环境好,无任何污染,并且水系发达,灌溉设施比较完善,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

  冯磊在驻村期间,针对东荡村的特点自创一个新名词,叫“三闲”生态农业。所谓“三闲”,就是充分利用村民家前屋后的空闲地,农村留守空闲劳动力和早晚外出劳动或打工的空闲时间,对自家生产的蔬菜和农副产品进行优化整合,发挥“互联网+”经济、朋友圈经济、微商等,将农村自产自用的有机蔬菜和农副产品,精准地配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

  冯磊在村里调研时发现,村民自家种的蔬菜都是不施农药、化肥的,喂养的家禽饲料都是自家多余的粮食,属于真正的有机食品。这给冯磊提供了一个思路,是否可以在村里成立一个有机食品配送合作社,打通农产品与城里人餐桌的通道,让“三闲”有机产品直接进城,增加村民收入。

  为此,村“两委”达成了共识,引导村民多渠道、多品种发展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把自己吃不了的集中起来,进行分装,统一配送到城里,让城里人享受到平价的有机食品。

  去年春节,冯磊和村“两委”协商,以高于市场价收购了村民的14头淮黑猪、8只羊和100多只散养老母鸡,加上手工百叶、手工压榨菜籽油,以及部分“三闲”蔬菜,包装成年货大礼盒。礼盒由冯磊设计,一经推出很快销售一空。

  冯磊坚信,鸡蛋由外打破是食物,由内打破才是生命。脱贫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在东荡村,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制约了创新和进取精神,因此思想脱贫显得尤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做的事情也许很小,但是他的愿望却很宏大,他想通过让村民逐渐尝试接触新鲜事物,慢慢接受先进理念,不断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只有在思想上脱贫了,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佘丹丹 梁潇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