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马在锋:把产业结构调到增收频道
2017-09-20 15:21:00

马在锋(左)帮助村民采收沙果

 

  马在锋于2009年考上大学生村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向阳峪镇松塔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是一位在村干了8年的老村官了。他说,自己到村的目的,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些事情,让他们多挣钱。

  他的确做到了。

  刚到松塔沟村时,村里的党员群众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小伙子并不信任,认为他是来基层镀金的,待不了多久就会拍拍屁股走人。“我就是在阿荣旗农村长大的,对农村、农民有很深的感情,我想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事,群众一定会认可我。”面对质疑,他没有临阵脱逃,而是主动帮助村里谋划致富产业。

  松塔沟村的村民一直以来以种植大棚西红柿、茄子、豆角等传统蔬菜为主,虽然能够通过反季节销售获取一定的利润,但冬季取暖、人工成本较高,产出与投入比相对较低,大棚种植效益迟迟上不来。

  种植结构如何调整?新技术怎么获得?销售渠道如何打开?困扰马在锋的这几个问题在他2014年参加了“中组部、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后有了答案。经过学习、调研,马在锋提出了向种植经济型果蔬转型的思路。“大棚种草莓利润高,比种菜有赚头!”马在锋在去大连等地考察后,动员村民种植新品种,可是响应者寥寥,因为大伙害怕失败。于是,马在锋决定和村妇女主任王伟合作,试种1000平米的大棚草莓。草莓苗种下后,马在锋从外地请专人管护,把基本的种植技术学到手,“自己学会了,辅导村民就能节约成本。”2015年初,一颗颗鲜红可人的草莓,引得游人纷纷上门采摘,当季就获得15万元的毛利润。

  “等到第二年,都不用我去费口舌,村民们就主动找上门来了。”马在锋高兴地说。于是,他手把手地教给村民草莓种植技术,村里一下子多了十几个草莓大棚。种的人多了,草莓的销路得未雨绸缪。“我们村离县城三五公里,一到采摘季,微信宣传提前做好,产品供不应求。”马在锋说,阿荣旗一到冬天就不见绿色,县城里的人知道这里能采摘草莓,便纷至沓来,图个乐趣、图个新鲜,完全不用费心走零售批发渠道,过年的时候还得提前预定。

  在马在锋的带领下,松塔沟村有36户改种了草莓、油桃、樱桃等经济型水果。2015年3月,马在锋带领2名大学生村官按照“QQ农场”模式在松塔沟村建立了“阳光农园”,在全旗率先发展体验式、采摘式农业。每年5月至10月,客户花750元认领一块10平米的地,“阳光农园”提供农具和种子,供客户体验农事,开展各种亲子活动。“报名的人非常多,我们一共才32个名额,报名迟了还轮不上呢,阳光农园就这样一炮打响。”

  马在锋的实践证明,只要把村里的优势发挥好了,就能将产业结构调到增收的频道上来。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周妍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