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重庆市荣昌区首届大学生村官论坛上的建言
编者按 6月20日,重庆市荣昌区举办首届大学生村官论坛,主题为“我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1名选手就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上论坛舞台,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翔实的事例为基层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青春风采。本期择优刊发几篇演讲稿,以飨读者。
组建“土地合作社”,盘活闲置资源
韩 敏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和引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我将结合所在镇村的实际情况,谈几点想法。
我所任职的昌州街道红岩坪村位于荣昌城区东南部,由于年轻劳动力外流、大量农村土地闲置、增收渠道收窄等原因,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因地制宜采取两项措施,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首先,在拆迁安置小区设立物业管理站。我村有多个拆迁安置小区,存在着管理机制滞后,配套设施不足等短板。各社区设立物业管理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矛盾,还能带动集体经济的发展。小区物业管理站的人、财、物由各社区负责管理,确保做好安置小区的保洁、保安、保绿、保修等日常管理、物业费收缴以及违章违规行为处置等工作。物业管理站工作人员从安置小区业主中竞聘上岗,有效解决了部分拆迁安置户再就业难的问题。
其次,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合作社监事、理事会成员由各村社区“两委”干部竞选产生。合作社运营有两种模式:一是成立“土地银行”,二是与专业队伍开展战略合作。
组建“土地银行”是指借用银行经营理念,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银行,银行统一贷给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经存入“土地银行”即产生稳定的利息收入,“土地银行”所获利润的50%根据农民存入土地面积的多少进行二次分红。
与专业队伍开展战略合作是指借互联网平台流转土地。先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挂靠在合作社,继而借助电商平台公开面向市场找买家,实现快捷有效的流转土地,合作社从中收取佣金。重庆有以土地流转为核心的本土电商企业“聚土网”,为客户提供包括农村资产评估、金融、土地托管、信息咨询等全产业链增值服务。借助“聚土网”,可以更快捷有效地流转土地,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目标。 (作者为荣昌区昌州街道红岩坪村主任助理)
让集体资产“动”起来“活”起来
窦 艳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农村工作的物质基础,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清流镇的产业资源丰富而有特色,有万亩海棠香橙种植园区、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万亩油菜基地和千亩中药材基地等,还有国家级旅游景区、民俗风情小镇、四季花果之乡三张“明信片”。我镇清流社区借助地理环境优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显著。现结合清流社区的情况,向大家介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些做法。
首先,清流社区在镇政府指导下,组建由村级控股的股份合作社。合作社法人由村书记担任,明确规定村委会持股额,村干部、村民参股额。合作社向农户流转土地后转租给业主,按租金的10%向业主收取集体公益金。承包土地200余亩种植糯玉米并套种黄精中药、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100亩转包给荷花种植大户等做法都大大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发展。
第二,清流社区挖掘本地资源,打造特色产业。万亩海棠香橙种植园区年产血橙300万斤;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肉牛8600余头;在万亩油菜基地基础上,大力发展枇杷、柠檬、西瓜、中药材产业,使肉牛、血脐、中药材、蔬菜四个产业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助推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第三,创办经济组织,盘活集体资产。社区以现有的粮油、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壮大,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实行“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转变,真正使集体资产“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保值增值,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同时,清流社区还建立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村集体账务由镇农服中心代管或监管,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做好财务公开。村集体所有收益用于村里公共设施建设、村民公益事务活动或贫困户救助等,公开透明,不分配到个人。 (作者为荣昌区清流镇永兴寺村书记助理)
克服等靠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谭 奇
眼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容乐观,“空壳村”比重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村里缺乏启动资金,希望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带动本村经济发展,“等、靠、要”思想严重;村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村民和村干部不多;多数年轻村民外出务工,平时在家时间短,对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积极性不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几点“破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增强土地资源利用。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增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并且要全面清理村集体资产,对经营性资产可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
二是因地制宜挖掘发展项目。离城区、场镇近的村(社区),可围绕服务产业,创办物管公司、家政公司、环卫公司,增加集体收入;项目建设多的村(社区),可集中村里工匠成立建筑公司承包山坪塘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村社道路建设、材料运输等工程,增加集体收入;特色产业发展好的村(社区),可采取“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及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苗木、蔬菜、经果林、家禽等特色产业,集中技术培训、统一产购销降低成本,增加集体收入;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可以开办特色农家乐、果蔬采摘等项目,做好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三是统筹人力、配强发展团队。大胆选用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实行奖惩考核机制,打消干部的思想包袱,增强干部搞发展的积极性;鼓励村企联合发展,开展项目合作、资产出租、农副产品配送、技术支持等,实现双赢;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吸收社会资本、专业人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力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定期对广大村民和村干部开展专题培训,组织村(社区)书记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学习先进经验;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建立管理有序、运作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
四是加大各方投入扶持力度。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村(社区),给予一定的发展资金,并加强政策支持,金融部门加大信贷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以及减免税收等优惠和扶持。 (作者为荣昌区广顺街道高瓷村书记助理)
发展集体经济不能急于求成
郑明春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更不能贪大求全、凭空想象。必须根据各村的特点和资源优势,破解发展条件先天不足的矛盾。我所在的吴家镇共8个村(社区),总人口5.9万。虽然有蔬菜、大蒜、中药材、水产、莲藕、柠檬、脐橙等特色产业,但各村(社区)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我镇大学生村官经过走访调研、集体研讨,提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些设想。
第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在土地生产经营权二轮承包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流出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盘活农村土地,发挥土地使用的最大效益。对于有劳动力耕种的土地,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引进现代种植方法,增加土地附加值。对于零星分散、管理和耕种难度大、不能集中连片耕种的撂荒地,可采取村集体租赁、补差置换等方式,收归于村集体集中统一经营,收益归村集体组织所有。
第二,充分利用产业带动。就吴家镇而言,有万亩蔬菜基地、千亩脐橙果园、百亩药材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特色产业优势。如吴家镇双流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中,利用蔬菜产业优势,建立经济发展协会、股份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公司三个平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向好。
第三,强化收益科学分配。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分配既要顾两头,又要带中间。一头将收益用于集体经济滚动发展,另一头将收益用于村民,如村民分红、改善民生事业、慰问“三留守”人员等,中间是将收益用于奖励带头发展的产业大户及做出重大贡献的村级干部。
最后,还要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监督。要及时对村级集体经济的使用情况、收益情况、分配情况,以及财务账目予以公示,主动接受村民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和监督责任,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为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主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