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各地动态> 正文
村官借力高校资源 服务留守儿童
2017-08-01 15:32:00

  7月21日,一项关于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学校学生中,处于完全留守状态的学生占26.1%,处于缺父留守状态的学生占26.9%,处于缺母留守状态的学生占5.1%。9.3%的农村留守儿童认为父亲或母亲去世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调查还显示,儿童留守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更容易遭到他人欺负。

  这一个个数据表明,父母外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堪忧。

  身处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一支重要力量。借力高校资源,服务留守儿童,成为他们暑期惠民新亮点。

 

图为参与汇报演出的部分留守儿童

 

  7月15日,早已放暑假的江苏省连云港市青口镇大沟南小学传出阵阵笑声,教室里一群孩子穿着由彩色纸、彩色塑料袋制成的衣服正在走秀。原来,这是淮海工学院暑期支教活动的汇报表演现场,也是青口镇大学生村官吕从西为留守儿童创造的快乐时光。

  吕从西说,6月初他就联系淮海工学院志愿者团队,几经沟通协调,7月6日起,12名志愿者来到青口镇,开始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书法课、手工课、音乐课、安全课;参观博物馆、看电影……每天一个主题,使留守儿童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着自己。李梦原本说话总是低着头,现在一天比一天开朗了。李梦的姑姑说:“一直想让梦梦和我的两个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但没机会也没条件。志愿者开展的支教活动,孩子们特别期待,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等着了。”

  汇报演出当天,李梦拉了拉吕从西的衣角问道:“能不能请大哥哥大姐姐多教我们几天?”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志愿者徐海东代表其他11人表示,开学后每个周六都会抽时间来陪孩子们读书和游戏。

  吕从西认为,创业富民和服务惠民同样重要,他的梦想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让孩子健康成长、让老人老有所依。“尽管这条路走得很难,但我会一直走下去。”

 

图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志愿者

 

  无独有偶,7月7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15名志愿者也走进了湖南省桃江县石牛江镇小坡头村的“村官一号义学”,开始了为期10天的授课。

  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村官一号义学”,是大学生村官夏次龙专为留守儿童创办的,每年寒暑假期间邀请高校志愿者前来授课,除了开设语数外等文化课,还开设了军训、心理疏导、安全教育、文艺表演等课程。

  开课第一天,志愿者就发现了上课东张西望、嚼槟榔、抄同学日记的“问题学生”胡鑫,经过10天的耐心教育和激励,胡鑫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听话了、懂事了,义学班结束后,还主动打电话给志愿者,问问学习上的难题,说说生活中的趣事。在义学班,变化的远不止胡鑫一个,还有一些孩子由当初的害羞内向,变得敢大胆与人交流了。

  义学班志愿者刘鑫婷随手翻开留守儿童的日记,其中有一段话让她感动不已,“刘鑫婷老师英语说得很好,令我印象最深。在我不知如何写英语作文的时候,她认真地为我辅导,她是一个十分负责的老师。”孩子的话,让刘鑫婷多了一份责任。

  夏次龙介绍,他刚上任时,了解到全村16周岁以下的孩子有5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300多人。于是,就主动联系母校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3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村里开展支教活动,首期有150多名留守儿童参与,孩子和家长反响都极好,附近的村民也纷纷把孩子送过来,“村官一号义学”应运而生。已有来自清华、北大、江南大学、武汉理工及湖南省内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此担任过老师。夏次龙觉得这还不够,他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共同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把保护伞。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琼  
复制本文链接